中国共产党新闻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群众”、“群众利益”的内涵、外延发生了快速、繁复的变化——

北京日报:“群众”和“群众利益”概念需再认识

刚杰
2013年08月12日10:46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群众”和“群众利益”概念需再认识

我们常说,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拥有最终的发言权。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首先必须要弄清的问题是——谁是群众?什么是群众利益?当前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就有必要对“群众”和“群众利益”这些概念进行再认识。

群众,简单泛指人民大众,但在不同时期,具体情况显然不尽相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群众的生存状况和利益格局相对简单划一、趋同求同,一度有“工农商学兵”的概括。而在今天,群众的情况已经跟过去大大不同,不仅各类人群所属的社会阶层归纳起来更为庞杂和困难,群众生态也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群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更为快速、繁复的变化,相应地,“群众利益”也更为分化、差异化、复杂化。现实是,在人民群众中,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往往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表达方式、不同的利益维护方式,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日益公开和激烈。不管是哪部分群众,其主体意识、权利意识都空前觉醒,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权益的主张更为明确,对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具体运作深度参与的要求日益迫切。这是改革开放的鲜明成果,也鲜明反映了群众对下一步改革发展的更高预期。显然,这种变化必然使得党和政府认知研判问题、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空前加大。

“群众”和“群众利益”,不能成为抽象的术语,而完全应该更具象一些、更实在一些。“群众”的现状到底是如何的,“群众利益”的分化到底是如何的,要在新形势下实现有效的“密切联系”,首当其冲必须弄清楚这些情况。否则,无视群众和群众利益发生的实际变化,僵化教条、胶柱鼓瑟地深入群众,无异于刻舟求剑、故步自封,属于另一种意义上的“脱离群众”。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都有必要全面加强对群众、对群众问题的深入研究,开展大规模深入调研,从而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出举措提供更加科学扎实的依据。这也应该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作者为原石景山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现为北京市委党校区县局级第5期研修班学员)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