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黑龙江日报:假期顶风补课,到底谁该“挨板子”?

车轮
2013年08月08日09:48   来源:黑龙江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假期顶风补课,到底谁该“挨板子”?

近日,哈尔滨市公办教师暑期“走穴”补课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事实上,近年来不仅哈尔滨,全国的补课风都有增无减,假期成了名符其实的“第三学期”。学生补得头昏脑胀,家长为补课费用嗟叹。

“自今年7月15日至12月末,我省集中开展治理违规有偿补课行为专项行动。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禁止参与民办文化教育机构有偿补课、禁止公办校老师在家中或在外租用场地集体有偿补课……”这样的禁止性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假期前都要以文件的形式三令五申。然而今年暑假,哈市部分在职教师无视规定,违规补课,其中不乏名校名师在多个地点上课,如同明星“走穴”一般忙赚外快。

名师“走穴”,见怪不怪,司空见惯,有家长直言不讳:“这事儿已是哈尔滨公开的秘密了!”这一板子打在了教育部门的管理缺位上,明文禁止性规定有如废纸一张,常常是喊口号般的调门很高,但雷声大、雨点稀。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缺少了严厉的惩治措施和问责机制。因此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导致了补课乱象“生生不息”。

这一板子还要打向家长,家长是补课的受害者,但同时助纣为虐助长了补课行为。看人家孩子假期补课就生怕自己孩子输在假期,苦不堪言耗时耗钱地陪补,因缺乏足够的判断而从众。家长深陷其中被动疯狂,导致“补课高温”不降反升,老师愿打、家长愿挨,补课很难根治。

这一板子还应打向教师师德。纵观哈市大大小小、明面的或隐蔽的补习机构,俨然成为变相的“教育产业”,成为各补课机构、老师的吸金手段。“放心吧,我的补课肯定让孩子有收获,因为我有很多解题的窍门,这些都是课堂上听不到的。”有意将个别知识点和所谓解题“妙招”在课堂一笔带过,给课外补习留出“窗口”。在这种私心和金钱利益的驱使下,神圣的教师称谓蒙上了污点,师德被践踏,老师本应在学校履行的职责,却成为这利益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暑假被集中补课填满,孩子们的快乐时光被偷走,“应试教育”难辞其咎。教育改革步履维艰,推行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说的层面,而要落在实处。这不仅需要家长们改变教育理念,学校营造优良教育环境,更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给孩子们一个多彩的未来。

(责编:姜萍萍、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