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护山西方言是种责任
山西方言非常有特色,很有音律感、韵律感。同时,山西方言的古文化含量较高,是最接近文言的方言。山西文化既靠文字传承,也靠语言(即方言)传承。没有语言的传承,山西文化是流传不到现在的。所以,保护山西方言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责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推行语言文字改革,推广汉语拼音、简化汉字、普通话三大工程。普通话的推广,长期以来在山西阻力很大。不是人们不想学,而是观念问题。山西人讽刺说普通话的人是 “吃青草放驴屁”“谝京腔”“侉子话”。实际上山西人内心里很崇敬说京腔的人,连听到东北话,也觉得人家很洋气。上世纪70年代,河北张家口、邯郸等与山西口音相近的地区大力普及普通话,我省则无动静。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山西普通话推广突然发力,呈井喷态势。现在城市生的孩子已很少说太原话,甚至不会说太原话。相反,上海人、大连人、青岛人,不仅很钟情于自己的方言,甚至在公交车上、在服务场所,服务人员也说方言,以显示自己是当地人。广州亚运会前,当地政府要求电台、电视台增加普通话播出,竟然引发一些市民的抗议,要求保卫粤语。而我们山西不少人则因为说山西话而感到羞愧,这实际上是对山西方言的一种鄙薄。山西方言特别是太原话,衰退的速度很快。60后人群,已成了太原话最后的活化石。按目前太原话的衰退速度,60后人群消失后,太原话也就寿终正寝了。那时,中华方言大花园中,将会失去一个最为珍贵的品种。由此,许多语言学家,方言保护的热心人士提出了保卫太原话,保卫山西方言的呼吁!
今天,尽管对山西方言与古文字、古语音的对应关系、对山西方言中古文化含量的认识还很肤浅,但语言学界已经公认并达成共识:山西方言中保留古语音较多,古文化的含量较高,山西方言是中华方言大花园中最有价值、最为珍贵的一个品种。因为对照许多北方地区的方言,山西方言是最接近文言的方言,而文言是沟通现代人和古代人的桥梁和纽带,是高雅的语言。同时,山西方言含有大量入声字,储存了许多远古的文化信息。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汉语各方言区中,只有山西方言、江浙方言中含有大量入声字,且尤以晋中、太原一带方言含入声字最多。因为入声字发音短促、有力,不少诗词都用其作韵脚,从而使古诗词大放异彩。所以,同样一首诗用普通话读和用太原话读,韵味是完全不同的。为此,语言学界专家曾多次去晋中考察,让一些中小学老师用方言读白居易、王维等人的诗。可以说,现在太原人、晋中人说的方言就是当时唐朝人说的话,甚至是更久远的祖先说的话。
山西普及普通话仍然任重道远,也是推进改革开放所必须的。但在一些大城市,普通话的推进浪潮滚滚,方言则消失很快,所以保护山西方言也是刻不容缓。关键是我们山西人要有文化自信,要懂得山西方言是最美的方言,最有价值的方言,文化价值含金量最高的方言。保护这样的文化活化石,理应是我们的一种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