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贷款要解燃眉急,遇上公章没脾气
眼下是贫困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日子,有学生反映,助学贷款需要证明、申请等各种材料十几张,学校、院系、村委会、镇民政办公室、县民政局,要逐个跑到,一共盖了26个公章。【详细】

聚焦媒体评论:
经济日报:助学贷款何需26个公章
现实中,因一件事盖26个章的远不止学生助学贷款。去年,北京一对夫妇为办生育证,在老家和北京之间来回奔波,盖了30多个章。等半年后拿到生育证时,胎儿已有7个月。这些都表明,简化办事程序应作为当前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详细】
新京报:贫困生贷款不应被26个公章刁难
要求相关部门把好贷款资质审核的关口,并不一定要以二十多个公章的形式加以体现。有些部门之所以选择这种僵化的办理方式,无非是想在出现事故后逃避或转嫁自身的过失责任。【详细】
西安晚报:盖章之路(漫画)
因为手续过于繁琐冗长、跑了N多冤枉路也盖不全这么多公章,有的贫困大学生甚至宁愿打工挣学费也不愿再申请助学贷款了——这种无奈放弃,违背了助学贷款的制度善意和初衷,亦是对某些部门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的无情嘲讽。【详细】
展现网友观点:
网友“半坡散人”:“26个公章现象”的背后是服务缺失
助学贷款旨在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有书读,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推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改革,一项为公民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供的社会保障机制,为什么实行起来就这么难?【详细】
网友“永远都不懂”:大学生助学贷款何以遭遇“公章”挡道?
虽然早就听说助学贷款不容易办,但也没想到其难办程度竟然到这个地步!助学贷款,一条让贫困学生入学的“绿色通道”不想竟成了“风箱中的老鼠”,陷入尴尬的境地。【详细】
更多精彩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