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南汇区原发改委主任孙联生家的储藏室里,检察官搜出18捆每捆10万元人民币。这些受贿来的赃款,曾是孙联生的一种心理补偿——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他的水平、能力和付出,哪点都不比那些工程老板差,他们靠着他赚大钱,而自己只是拿点“辛苦费”。正是这种想法,把这名从高校团委书记一路奋斗20年的公务员,送上了一条不归路。(2013年7月31日《解放日报》)
正所谓“千里金堤溃于蚁穴,万恶腐败来自贪心。”贪欲、攀比、侥幸心理是腐败分子铤而走险的精神毒火。孙联生就是典型的例证。
1960年10月出生的孙联生,2002年起担任原南汇区发改委主任兼上海南汇城乡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要职。此时正值上海新一轮开发建设高潮,原南汇区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孙联生作为政府建设项目的业主代表方,在许多工程招标过程中举足轻重。如果他能够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多比贡献,少比享乐;多比工作绩效,少比生活待遇,不让“求偿心态”占上风,恐怕结局就不会是这样。
而近些年来,读过不少贪官犯罪案件的报道,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现象,即:贪官堕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盲目攀比”和“求偿心态”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说,这些贪官大多都有一个恶性循环式的“攀比”,成为犯罪的准备阶段,然后在“求偿心态”的驱动下便大贪大捞起来。如:“各方面的比较之后,我的心里落差越来越大,心理的不平衡越来越厉害”、“一攀比之后,一享乐之后,整个人的价值观就变了”、“事情到头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坚决,但是冷静下来之后,侥幸心理就会占上风”……这些“落马”贪官的忏悔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由此观之,虽然贪婪也可能让人暂时富有,但代价却是心灵负疚;虽然贪婪也可能让人潇洒享受,但结局却是悔泪长流。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孙联生再次为我们敲响这样的警钟:“盲目攀比”和“求偿心态”要不得。
在某种程度上,官位是有限的,而晋升的冲动是无限的;物质条件是有限的,而享受的欲望是无限的。尤其是攀比心理和求偿心态的根源就在于认为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其实作为一名干部、一名党员,付出是职责所在,奉献是宗旨所系,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自觉的坚守。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保持足够的清醒、足够的自觉,就会“比”出怨气,“比”出失落,“比”出不平衡的心理,“比”出贪婪的欲望,“比”向犯罪的泥坑,最终“比”入了不归路。
如此说来,处处攀比,心态失衡是腐败之因;贪图享受,怕苦怕累是腐败之壤;求名图利,见利忘义是腐败之源。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为官者必须注重思想道德修养,调整心态,淡泊名利,不计荣辱进退,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堵住心理失衡的缺口,灭掉求偿心态的欲火,做到心不动于名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心理失衡,早晚出轨;贪欲膨胀,迟早要毁”的怪圈,“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筑好防止腐败的“堤防”,提高自身“免疫”力,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