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书写传承汉字文化
手里拿着笔,面对白纸,半天也写不出想写的那个字。近日,河南日报官方微博发起讨论:“提笔忘字,你有过吗?”网友纷纷吐槽自己退化成了“键盘手”。(见7月30日《河南日报》)
透视提笔忘字尴尬现象的背后,笔者不免生出关于汉字书写的几多无奈、几分焦虑。
笔者入职6年来天天都在跟文字打交道,竟也会不时提笔忘字;大学里曾经背诵得滚瓜烂熟的经典诗词、古文篇章能记得的也寥寥无几;身边同龄人、刚毕业的求职者提笔忘字、写错字用错字的情况也很常见,这又是更深一层的无奈和更广的尴尬了。
几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明明是我们的“端午”却在国际上被挂上了韩国的“正宗”标签。现如今,我们世代传承的汉字文化频遇“遗忘”尴尬,难道若干年后,这些传统的书法技艺、笔墨纸砚又要被别的国家拿去申遗?这自然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
文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汉字书写的“荒漠化”现状,势必影响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认知,一些有识之士呼吁主管职能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担起职责,让汉字书写的优秀传统得到保护、传承和弘扬,让汉字承载的民族精神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也能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笔者有几个小建议,在汉字书写推广的过程中,要注重与校园结合,从小孩子抓起,使其养成良好的基本功,进而养成习惯;还要与兴趣爱好结合,比如与对诗词、文章的赏析同步进行,既练了字,又颐养了性情,同时还舒缓了工作压力;还可以充分利用我省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许慎故里等文化资源,寓教于游,激发人们热爱汉字、书写汉字的情感。
总之,只有提高了认识,培养了基础、养成了爱好,才能把汉字书写推广落到实处,取得效果。让大家都习惯写汉字、喜欢写汉字、欣赏写得好的字,惟其如此,书写的传统才能不在国人手上“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