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规划建设83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在7月22举行开工仪式后,7月24日又被以未履行法定报批程序为由叫停。这幢高楼被命名为“天空城市”,名字很霸气,但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竟然未依法履行报批就开建,这就显得有些霸道了。
开发商的“底气”何来?长沙要建世界第一高楼,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建设、规划部门一定都已经提前介入,与开发企业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要完成哪些报批手续,企业应该心知肚明。既然如此,还出现了未报批先开工建设,那么一定是企业得到主管部门“边建设边报批”的默许了。这也并不奇怪,目前国内各座城市都对超高层建筑偏爱甚至说是“宠爱”有加,将摩天大楼当作提升城市知名度、展示城市实力的亮丽名片,不少城市还专门对摩天大楼建设给予政策支持。 “天空城市”之所以开工后又立即被叫停,很大程度上可能还是因为在造价、技术、工期等方面都引起了太多争议,让人觉得不那么靠谱。
世界第一高楼显然具有无可取代的地标性意义,而世界第一高楼对法定报批程序的漠视则更具有令人深思的警示意义。
首先,对超高层建筑,不仅不应该在审批环节“暗渡陈仓”,而且更应当严格审批程序,从抗震和消防安全、工程技术的可靠性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后才能允许上马建设。超高层建筑一旦建成,都会成为人员活动密集的公共场所,是城市公共管理必须严加盯防的重点区域。具体到长沙的“天空城市”项目来说,在很多专家眼里,这座建筑带有很大的技术上的试验性质,对一幢建成后至少可以同时容纳数万人同时工作和生活的建筑来说,这个玩笑就开得有点大了,等于是拿数万人的生命安全做试验。中央高层6月份曾明确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而长沙 “天空城市”项目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很多地方为政者显然并未真正将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对光鲜的政绩工程仍有着不可遏制的建设冲动。
其次,超高层建筑对国内城市经济的运行带来的风险正在积累。一份统计表明,目前国内在建的超高层建筑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摩天大楼数量的总和。摩天大楼是购物、酒店、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场所,必须要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作为支撑,但目前国内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显然还不足以支撑摩天大楼的一哄而上。即便是在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近两年新建的地标性大楼的空置率都在50%以上。
目前最值得关注的不理性的趋势就是,内地的二三线城市也都热衷于建设高楼,并且也瞄准了全国第一高、全球第一高。这些城市的服务业在经济占比不足50%,发展速度也明显滞后于GDP增速。热衷于建设超高层大楼,却缺乏有效的需求支撑,一旦债务风险、资金链断裂危机爆发,这些地标性建筑就不再是“城市一景”,而是遗患无穷的“城市一丑”了。
2010年,当今世界第一高楼迪拜 “哈里发塔”投入运营时,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售价一举跌至高位的30%左右,可谓殷鉴不远。摩天大楼看上去很耀眼,但其在公共安全性以及运营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脆弱性,城市的决策者一定要慎之又慎,绝不能被看上去很挺拔的高度迷惑了双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