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存做事之心 祛作秀之念
7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他指出,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7月23日新华网)
的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些官员的蹩脚作秀,怎能逃得过老百姓的火眼金睛: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面对特大交通事故在媒体前痛心疾首,转过身却一脸微笑;重庆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镜头前高调反腐,背地里却贪污腐化。还有一些另类的作秀,群众更是深恶痛绝: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冒雨列队欢迎领导;有官员慰问环卫工人时又是握手又是发奖,走后却立马令人收回奖金;有干部被查出天天“舌尖上腐败”,却声称“连做梦都想喝小米粥”。
知行不一、花拳绣腿、装腔作势……细数作秀的种种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这样的干部,对群众关心的问题绕着、躲着、拖着,对上镜头出风头的事情却围着、追着、捧着。此类“作假”、“忽悠”,表面如火如荼,实则一地鸡毛;看似动作不少,却在原地空转;自己乐在其中,群众则是冷眼相看。
当然,有些干部实打实的做法,生活中也有一些“秀”广受好评。前段时间,因为H7N9禽流感疫情,不少人谈鸡色变,有官员便带头吃鸡缓解恐慌、提振信心,其服务精神和责任意识受到肯定;芜湖市副市长坚持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这种生活化、平民化的“秀”也受到群众的赞赏,这样的“秀”,有利于改善和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消除隔阂。
看来,评判干部是不是“作秀”,关键在于因何而“秀”、“秀”给谁看、究竟“秀”出了什么,是一贯风格还是追风赶潮,是本色表演还是角色反串,是真情展露还是故作姿态。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眼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应多存做事之心、祛除作秀之念,须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干部队伍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