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新华每日电讯:下水道应成为“看不见的繁华”

丁宜
2013年07月23日16:3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下水道应成为“看不见的繁华”

近两个月内,至少12座城市被淹,各地城区“看海”的新闻不断。日前,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消息说,我国力争用1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政府的治涝决心值得肯定,让人看到希望,但一时的时间表能否带来真正的一劳永逸?巴黎的下水道建设花了100多年才完工,日本一些城市的下水道建设和维护历经半个多世纪。“中国速度”固然令人欣喜,“国际质量”是否更加重要?

今日之日本,堪称下水道文明建设的楷模。然而,上世纪中后期,日本不少城市只顾埋头发展经济,而忽视了城市下水道建设。大部分下水道年久失修,有的甚至建于明治时代,排水能力显然跟不上暴雨的最大承载力。这就致使一些城市一到雨季便水漫金山,地铁站变水帘洞。痛定思痛,当地人开始了系统的治水工程。

与国内一些城市相似,横滨当年在其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硬化地面不断增多,致使土地对雨水的调蓄功能不断减弱。于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在地下建钢筋混凝土群柱结构的调蓄池。池顶多为绿地、停车场或球场,用以存储暴雨期间超过设计排放能力的峰值雨水,雨停后再将调蓄池内的积水慢慢排出。

这种与运动场、绿化结合建雨水调蓄设施的做法,不仅无需对现有管道大动干戈,而且有效实现了排、蓄结合,让超过排水能力的雨水尽可能积在人工可控的地方,从而减少道路积水。

在大阪,当地政府也没有对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改造,而是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排水设施。人们在下水道里的沉淀池内安装倾斜板,让污水和雨水更快速地沉淀。设计下水道时特意保有一定倾斜度,以加速水的流动。

我在上海世博会的大阪案例馆看到,其入口处如同一个宽阔的隧道,两侧的电子屏幕上呈现大片樱花树,令人恍若置身梦幻的樱花世界。很难想象,这竟是大阪人对下水道的未来畅想!不再污水横流,不再肮脏不堪,而是花团锦簇、绿色环保。

在日本的下水道建设中,这种绿色可循环理念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但污染物零排放,而且把下水道内存留的污泥变废为宝,有效利用焚烧污泥中产生的沼气用以发电,将污泥制成有机肥,把焚烧灰和泥沙用作建材,利用下水道的多余空间铺设光缆。

看日本人治理下水道,感慨油然而生。如今,中国的大都市堪比纽约、伦敦、巴黎、东京,但表面的光鲜之下,其“地下文明”是否也应跟上?高楼大厦与下水道,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繁华,是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双驾马车。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