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之门一旦打开,贪欲就像决堤的洪水,靠自己是遏制不住了。”在河南省第三监狱九监区服刑的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原厅长董永安感叹道。(2013年7月19日《法制日报》)
记得莎士比亚在《鲁克丽丝受辱记》中指出:贪求的愈多,占有的会愈少。诗人惠特曼则激奋地说:我们的灾难是由于恶毒的疯狂的贪欲造成的。而我国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座右铭说的更透彻:“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私心、私欲、贪欲,是万欲之源、更是万恶之源。领导干部一旦被贪欲所侵犯,被情欲所玷污,被物欲所左右,被权欲所控制,被色欲所征服,自然就会引出祸端。所以,人生最大的败笔,莫过于因贪欲而枉法,因枉法而身败名裂、自毁前程。贪欲,为政者之大忌,亦是为政者最难迈过的坎。近年来,受到查处的诸多腐败分子,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无不都于“贪欲”有关。“欲炽则身亡”,这是千古名训。
对于董永安来说,也没有什么“例外”。一切贪欲源于人性的贪婪,源于财色的诱惑,源于私欲的膨胀。人有了贪欲,就会由销熔刚强变为软弱,从而阻塞智慧,变得昏聩;仁惠变为狠毒,高洁变为污浊,对于显赫的名、丰厚的利、华丽的衣、鲜美的食、妩媚的色,智乱心迷,将党纪国法抛到脑后,腐化堕落,败坏一生的品行,走向贪婪的不归之路。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董永安的忏悔语:“贪欲之门一旦打开,贪欲就像决堤的洪水,靠自己是遏制不住了。”值得我们警思、警醒。领导干部能否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守住政治信仰,在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前把握住人生航向不迷失,在浮华虚荣的盲目攀比中坚定价值追求心神不动,在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中时刻坚守道德底线,关键在于无贪欲、无私欲。倘不如此,用扭曲自己的人格来满足自己的贪欲,最终只会落得可怜可悲又可叹的下场。
如此说来,要戒除贪欲,关键要给自己的贪欲上一把锁。用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有一个技艺高超的老锁匠,古稀之年想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做自己的“传人”,于是便给两个徒弟每人准备了一个保险柜让他们打开。保险柜打开后,老锁匠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徒弟甲兴奋地回答:“师傅,里面有成捆的钞票。”徒弟乙却说:“师傅,我什么也没有看到。”老锁匠当即选徒弟乙做了“传人”。
老锁匠之所以不选徒弟甲,显然是从他的眼里、声音里看出了贪欲。一个开锁之人,如果自己心中缺少一把锁,那天下之锁对他来说还有什么用?作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如果自己心中缺少一把锁,要想打开“贪欲”之门,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由此观之,一个普通的锁匠尚且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党员干部更要“棋高一着”,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座标,经常对自己的为官理念作一番洗礼,对自己的执政方向作认真校正,给自己的贪欲上一把锁,把贪心与私欲牢牢锁住,这样才不会因内心私欲的萌动而乱伸手,也不会因为外在的诱惑而被轻易撬开自己内心的“潘多拉魔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