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解放军报:辨才须待七年期

冷浩军
2013年07月18日14:48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前一段时间,一些破格提拔的年轻干部备受关注。比如,有年轻干部只用了6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普通公务员到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的“三级跳”;有的干部年仅27岁,5年间竟换了7个岗位,工作10个月就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这些年轻干部异于常规的“上位”,经媒体披露后,屡屡演变成“任人唯亲、以权谋私”的丑闻,从而引发公众热议。

  其实,“萝卜招聘”“火箭提拔”等现象的出现,不仅损害了干部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而且对被提拔者也未必有益。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一个人不经过基层的打磨、实践的锻炼,是难以成才立业、干事创业的。那些走捷径的“超男”“神女”们也许能获得一时之利,但从长远来看,因为靠关系“上位”,不免心浮气躁、脱离群众;因为缺乏历练,导致能力有限、威信难树,对自己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

  想到了一则故事:师傅让3个徒弟到竹林中选一根能做成笛子的竹子。徒弟们议论开来:有的觉得圆润的竹子做笛子,声音会圆润;有的认为光洁的竹子做笛子,声音会清脆;有的则说老竹子结实,做成的笛子耐吹。当徒弟们按各自的想法做好笛子后发现,圆润的竹子做的笛子声音发涩,光洁的竹子做的笛子容易吹裂,只有老竹子做的笛子声音清亮悦耳。师傅意味深长地告诉他们:一年的竹子,未经寒冬,虽然看着圆润光洁,但做成的笛子,不但音色差,而且容易吹出裂痕。只有经过寒冬里“冰刀霜剑”的打磨,竹子的质地才变得绵密结实,无论怎么吹奏,它都不走调、不变形。做竹子不难,难的是做一根能做笛子的竹子。

  人才的成长规律与竹子变笛子的道理有诸多相似之处。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一个人只有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做起,经受艰苦的磨砺与摔打,才能够成为一个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责编:杨丽娜、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