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估报告》对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进行政府能力测评,广州、南京、宁波分列前三位。(见7月15日《南方都市报》)
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城市管理与城市基本民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什么是公共服务能力,一直都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此番由中山大学联合全国19所高校,对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进行政府能力测评,虽然从测评指标的设置来看,公共服务的需求识别、服务供给能力、政府学习成长能力三大指标未必能够全部涵盖公共服务能力所有的内涵,无法满足市民将评价与切身感受对比的心理诉求,但是建立在同一尺度上的评价,从一定形式是可以反映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成色。
比如,评价报告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对外界意见的处理反应上显得迟缓,每年举办基层调研、专家智库和民生听证会的次数并不多。这与当下官网、官微等低效现状,总体相吻合。课题组负责人表示,报告的核心理念是倡导城市政府回归其公共服务的本位,想告诉人们一般意义上城市的治理应该是怎样的。
坦率地讲,课题组的出发点与公众的期待是一致的。特别是日益发展的城市,诸多的问题都凸显出来,污染、拥堵等“城市病”成顽症,城市管理民主参与等面临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政府自身能力的短板,但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缺少内生动力。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排名中谁先谁后并不重要,将其当成“体检”的手段,也仅具参考意义,只有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纳入到政府政绩评价的体系中来,才可能成为撬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杠杆。在发展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下,政绩评价如何舍弃“唯GDP”模式,代之以更科学更切合执政伦理的机制,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无疑是一个重要参考,期待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估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木须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