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某国税局长投资7000万元与亲戚合伙做生意,因持有173间铺位,被称为“铺叔”。15日,东莞市纪委及市国税局回应,当事人已被停止职务,具体案情还在调查核实阶段。报道称,此次“铺叔”东窗事发,是因为在争夺公司经营管理权过程中,被亲戚公开举报。
据说,“铺叔”参加公司股东会议时都是签老婆和大舅子的名字。如果没有“亲戚举报”,“铺叔”庶几可以瞒天过海,坐稳“隐形股东”的位置。因此,有网友戏称“亲戚举报”是继“情妇反腐”后出现的反腐败新形式。其实,“亲戚举报”与“情妇反腐”一样,更多的是出于利益分赃不均,带有天生的突发性和偶然性。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不得经商,而“铺叔”不仅亦官亦商,还大手笔地投资7000万,这一举动在当地不可能不留下蛛丝马迹。现在,“铺叔”暴露不是因为雁过留痕,而是取决于偶然性的“窝里斗”,引人深思。
破解“隐形股东”,戏剧性的“亲戚举报”不是“正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