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北省调研指导。他表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2013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因此在千百年生存发展进程中,它始终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它认识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它将忧患与勤俭和勤政相联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宝贵经验教训。
“赶考远未结束”是对历史的认真总结,更是对现实的深入分析,广大干部当常怀赶考心态,认真对待考试题目,充分尊重考官,考出好成绩。
常怀赶考之心,需怀揣忧患增强危机意识。增强忧患意识,不是消极悲观,不是灰心丧气,而是要时刻居安思危,保持清醒,艰苦奋斗。当下,我国步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这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既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取得的成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能沾沾自喜,不能骄傲自满,广大干部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
认真对待考题,需真抓实干、善做善成、多出实绩。增强忧患意识,就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抓实干。唯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解决所忧所患。要大力倡导报实情、讲实话、求实效,反对浮华,杜绝弄虚作假,大力改进学风、会风、文风,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认真兑现给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承诺,取信于民,提高政府公信力。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把抓责任、抓落实、见实效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真正沉下去为群众办实事,大胆走出去寻求发展机遇。根治文山会海,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克服推诿扯皮、不思进取,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
充分尊重考官,需敬畏群众不断提高满意度。敬畏群众是感情和责任,作为人民公仆,必须时刻铭记本职,对人民群众心怀敬畏,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常思民生之艰难、常查百姓之疾苦,多下基层多接地气,多行惠民之举多做利民之事。敬畏群众是一种自警和智慧,“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会把他摔跨;为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语气确凿地说:“国家公务员要敬畏人民。”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居高临下,无视人民的尊严,只会重蹈“水覆舟”的历史之轮回。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广大干部当常怀“赶考”之心,常怀“敬畏”之心,为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