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干部队伍建设系列谈之二:让好干部成为终生追求

龚怀敬
2013年07月10日15:5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好干部,是个闪亮的名片,人人心向往之。但成为一名好干部却并不容易,需要一生砥砺、终生追求。
  
  到底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给出了答案: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二十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中国式好干部的基本标准。这一标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成为一名好干部,同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名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但从内因决定外因的角度来讲,个人努力至关重要。周恩来坚持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人人称赞的好总理;焦裕禄融入基层、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成为令人尊敬的好书记;杨善洲坚持工作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忘我一辈子,成为群众心中的好人、好干部……他们都把好干部当做毕生追求,不懈努力、勤奋耕耘、终生改造,从而留下政声政绩、刻下口碑心碑。
  
  事实证明,一名干部的“好”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因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毕生奋斗。很多干部由好变坏,大都是由于放松自我要求,不愿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造成的。
  
  成为好干部,把“总开关”扳到位最关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的“总开关”。“三观”不正,就是方向不正,付出再多努力,也不可能成为好干部。只有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才能把“总开关”扳到位,打牢成为一名好干部的良好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成为一名好干部,离不开勤于学、敏于思。本领不是天生的,须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获得。有资料表明,近几十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几千年的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也就很难成为一名好干部。
  
  树高千尺离不开根,人行万里始于足下。干部成长的根基在基层,成为好干部的“营养”和“钙质”也在基层。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和成长元素,才能成为一名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好干部。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