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多地红十字会被指逼迫医院捐款,以换取器官捐献资源。文章称,三分之二的捐献器官未进入卫生部的系统分配,地方红会作为器官捐献的第三方机构掌握着捐献者的资源,一些红会便以此要求医院捐款,对捐献者进行救助。医院认为地方红会对捐款账目没有做到公开,有为自己牟利之嫌(7月8日《新京报》)。
对此,报道中涉及的深圳市及广东省红十字会、广州军区总医院均予以否认。广东省红会称,自从“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在2011年启动以来,广东的器官捐献“100%通过系统分配”。红会仅作为第三方见证捐助过程(7月9日《南方都市报》)。
又是红会,又是负面新闻。尽管涉事单位出面辟谣,但公众在围观之中,对真相仍心存疑惑。有网友称:“红十字会是承担扶危济困的慈善机构,应该把各界的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家庭和人们!目前却‘丑闻’缠身,反复辩解,越描越黑!但愿用行动而不是语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自从“郭美美事件”之后,红十字会就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红会每次面临舆情危机时,不论如何解释,都会引起一番网络吐槽,这的确让人深思。
“塔西佗陷阱”,这个对公众来说还略感陌生的政治学名词,或许可以用来解释当前红会面临的困境。“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网络时代,公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具备了解事件真相的便利和条件,一些事件通过网络放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判断。新媒体的兴起,也使政府部门必须更加正视社会舆论的拷问。对公共事件的处理稍有不慎,或者日常工作中出现疏漏,都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正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
破除“塔西佗陷阱”的关键是重塑公信力。重塑公信力必须至少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必须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权力运用透明是成就公信力的要则。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主动公开信息,谣言才会失去市场,切不可自以为是,高高在上,遇到问题只想着推卸责任,影响公信力的塑造。
其次必须接受监督。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创造条件让群众进行监督,切不可利用群众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与群众“躲猫猫”“捉迷藏”,失去信任与支持。只有真正走“群众路线”,才能赢得群众尊重。
第三必须敬畏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完全用于人民。每一个公共权力执掌者,必须善待、敬畏手中的权力,把它化为沉甸甸的责任,彻底改变“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形象,真正为民众服务,唯此,才可能获得人民的信任。
避免“塔西佗陷阱”,不光对红会而言,对其他部门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