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新华每日电讯:治理“三不负责”须改革考核

白靖利
2013年07月09日17:0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干部作风建设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新华社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部分干部存在“三负责三不负责”现象——对上面的领导很负责,而对下面的群众不那么负责;对富豪商人前来投资很负责,对平民百姓办事不那么负责;对宣传鼓动工作很负责,而对行动上贯彻落实不那么负责。(7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一些基层干部出现“三负责三不负责”现象,既反映了这些干部脱离群众的作风问题,又折射了部分官员“媚上”“媚商”的价值取向。用比较常见的话说,这其实就是“官本位”文化。而祛除“官本位”文化,既是当前“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也是打破“三负责三不负责”潜规则的核心。

分而述之,“对领导负责,对群众不负责”,其实质是对“上面”负责,对自己的仕途负责。在一些官员眼中,自己的官位都是上面给的,必须唯上是从;对于下面的群众,除了发号施令,根本无需负责,无论你好评与否都不在乎。正如陕西西安组织系统一位干部所言:“群众称赞的干部未必能提拔,将上面的领导服务好了,你的进步会加快。”这种现象,与当前的官员政绩考核和任命体制直接相关。

“对富豪负责,对平民不负责”,实质则是对政绩和个人利益负责。一方面,富豪们的投资确实能为地方GDP的增长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官员往往与富豪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与富豪处好关系就是给自己谋利益。尽管中央多次强调“执政为民”,但是,一些基层官员为了升迁和利益,完全忘记了权力的来源和服务的对象,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做出违纪违规的勾当,这股歪风不可长。

至于“对宣传鼓动工作很负责,对行动上贯彻落实不那么负责”,则是一些基层官员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做派在作祟。在这部分干部看来,开大会抓动员,认真做好宣传鼓动工作,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和舆论,至于具体落实情况则不闻不问。这种嘴上一套,实际是另一套的做法,对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损害极大。

之所以会出现“三负责三不负责”的现象,与一些干部中流行的“官本位”文化不无关系。尽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党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官本位”文化的熏陶下,一些干部的价值观完全变成了以“官”来定位,衡量个人和社会的地位和价值也变成了是否为官以及官位高低。

当前的干部考核制度,过于重视政绩、形式等指标,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官本位”文化的滋生和蔓延,甚至衍生出各种“潜规则”。比如,“干的好不如说的好,说的好不如跟领导处的好”;对干部的评价和考核,甚至取决于上级领导的一句话,而非实实在在的政绩和群众的口碑。这种现象,非但无助于基层干部“执政为民”,反而带来“为人民币服务”和“为领导服务”,甚至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

要想打破“三负责三不负责”等潜规则,必须祛除“官本位”文化。当务之急,是要强化干部作风建设,让“密切联系群众”等规定落到实处。不过,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逐步改革官员考核制度。只有让群众真正成为决定官员命运的人,让他们的工作能力、百姓的口碑与升迁挂钩,官员们才会真正对群众负责。

(责编:杨丽娜、谢磊)


相关专题
· 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 改进地方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考核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