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心态是一种积极、正面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拥有平和心态,能在得失面前心境淡然,在困难面前处之泰然,在失意面前心境豁然。党员干部是否拥有平和心态,不仅能反映出个人品性修养、道德情操和党性观念,有时还会影响到一个单位的建设与发展。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心态平和,能够客观看待名利得失,正确应对顺境逆境,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在工作生活中保持昂扬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履行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但也有个别党员干部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得失,习惯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习惯只比别人得到的、不比别人付出的,在地位待遇上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在物质条件上一旦己不如人就怨声载道,方向越比越迷失、心理越比越失衡。这种不知满足的不健康心理,既没有快乐和幸福可言,而且很容易误入歧途。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每名党员都会经历成长进步道路上的矛盾碰撞、利益冲突和挫折考验。党员领导干部怀着平和心态做人为官,把视野放远些、胸襟放宽些、境界放高些,就会做到不为私心所忧,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一门心思为党的事业操劳,为官兵服务。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平和心态其实不平常,它反映着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彰显的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河南濮阳有位深受群众爱戴的村支书李连成,村里分宅基地,他把好地方分给群众,自己挑了个地势低洼的“大水坑”。他说:“俺是党员是书记,如果和乡亲们争,你还当谁的书记呀!”他的故事被改编成豫剧《村官李天成》,其中一首“吃亏歌”广为流传。如果李连成没有平和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奉献的人生最精彩,平和的心态最可贵,坦荡的境界最崇高。党员领导干部要想在事业上有建树、在官兵中有威信、在人品上有提升,就必须放平心态、端正思想、夯实作风。无论身处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牢记官兵的所思所盼,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作者单位:总参军务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