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脱农”现象,是指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脱离农村土地生产资料,在外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据了解,河南省某县有401个行政村,现有村“两委”干部789名,其中114人“脱农”,占总数的14.5%。越是落后的山区小村“脱农”村官越多,如某乡12个行政村一共有16名村官“脱农”,也就是有80%主要村官“脱农”,有的村几乎成了干部“空壳村”。这些人主要在外地从事物流、包工程、开小超市做生意,大多数人在县城买了房子,已脱离农村。
“脱农”村官多了,有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就出现了。
干群关系日见疏远。很多“脱农”村官和村民没有了共同语言,还有些人平常很少管甚至根本不管村里的事,这让选他们当干部的群众很有意见。
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有一种现象很说明问题,凡是村干部特别是村主要干部在村里务农的,都普遍关心村里的发展。如旧村改造,村“两委”干部在位齐全战斗力强的,就好做,反之,群龙无首,各项工作都很难推进。当然,也有放下生意,回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甚至个人贷款、垫资为村里办好事的先进典型,但这样的典型不多。
不利农村的和谐稳定。村主要干部长期不在村里,村民就没有了主心骨,村民之间出现纠纷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这也正是一些地方“小事出村”信访不断的原因所在。
这些年,群众对村干部“脱农”现象很困惑,看到别的村公益事业做得红红火火,群众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看看本村面貌长期没有变化,心里着急。各级党委政府应积极加以引导,特别是让广大村民以发展为重,选那些和广大村民有共同利益的、有时间有精力、能办事会管事、公道正派的农民当村官,相信村民选了村干部村里却没人管事的局面就会改变。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有关方面要健全制度,依法办事,杜绝那些不经招投标照顾村官的“村官工程”,断掉一些人当村官只为拿工程、捞好处的念想。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党的执政根基所在,其地位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农村干部“脱农”现象决不是小事,而是需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