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辽宁日报:别让真心话成为“沉没的声音”

傅淞巍
2013年07月01日14:15   来源:辽宁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近日,一位外地干部在“基层走访解民忧”活动中感慨颇多:“实地走访农村,我听到了干部群众最期盼、最喜欢、最满意、最反感的真心话。 ”有此收获,这位干部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听到什么样的回答,取决于问了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只想一团和气,如果更想听到赞誉,自然会提些不痛不痒的问题,自然会把话题切入自己的政绩,这也似乎能构成一场彼此都满意的对话。但基层干部和群众最反感什么的真心话,却成为沉没的声音。这样没有实际意义的走访,不做也罢。

要听到 “沉没的真心话”,诚意是要旨,须先拆除作秀的藩篱。若下基层更想听到成绩,就容易看到装饰后的景象,听到事先有“台词脚本”的话语,各种信息都经过了严格过滤,真心话当然没有发言的渠道,此为基层作秀。领导干部若把下基层走访当做一场秀,加入了表演成分,觉得在基层碰到难题、矛盾是给自己找茬添乱,那么即使群众道实情说真话,也会因为“刺耳”听不进去。面对此情此景,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心话就会“绝迹”。

要听到真心话,尤须戒除“官话”。 “官话”之弊,不只在于其间充斥老话、套话、空话,更因其连带着高人一等的“官架”,效率低下的“官风”,与群众切实利益的关联度不大,人为设置了干群关系的交流障碍。领导干部本起于群众,置身基层、群众中间,当有“回家”的感觉,“回家”的心态,与群众是一家人,此时的交流,当有“唠家常”的氛围。

既然是“唠家常”,就无需面子话、客套话,不用绕弯子,不讲晦涩难懂的话。要讲就讲实话,清楚明白,有感而发,让群众听得懂往心里去,与群众形成心灵沟通,声气相通凝聚共识,而不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此时更当到困难多、怨声大、意见集中的地方去,听群众最迫切的愿望,最大的烦恼,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心思有人听,自己的难事有人办,真心话不白说。

与群众在一个层面对话,说真话动真情,听到 “沉没的真心话”就不难。在此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过程中,能够找准为政的得失、问题的症结、民意的脉动,也就为各项事业的推进厘清了思路,廓清了路径,积蓄了动力。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