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每天有1500吨餐厨废弃物及150吨地沟油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云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做好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工作的指导意见》成为一纸空文。面对各方质疑,昆明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却满脸委屈,“地沟油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形成,现在突然让我们统管起来,这是很难做到的事!”(6月26日《云南信息报》)
真是让人长了见识。“地沟油”这个近年出现的名词,却让笔者结实“穿越”了一回。对于地沟油,昆明城管局领导不但知之甚详,还知其历史渊源,认定它是清朝就已存在的现实。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城管局领导知识渊博。
只是在吃饱饭都已经相当不容易的古代社会,“贵如油”的遣词造句习惯表明了食用油还真的不像今天这样可以随便流进下水道。清朝有地沟油,依据到底何在,恐怕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信口开河。但就算从清朝就开始有地沟油,那现在的“昆明市每天有1500吨餐厨废弃物及150吨地沟油”,这难道也要把责任推给清朝?
昆明城管一面抱怨“清朝的地沟油”自己管不了,一面却将餐厨垃圾的特许经营权给了一个一切要从零开始建设的外地企业,本地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却因无权收集地沟油而“难以生存”。奇怪的逻辑背后,必有利益的汹涌暗流。讲白了,荒唐的“清朝地沟油”之说,无非是避责争利。
地沟油已成为保障餐桌安全的一大隐患。期待昆明城管部门正视自己的职责,将“研究历史”的心思用在研究工作上,把地沟油治理放在心中。否则,有心研究地沟油的“成因历史”,却推托管理地沟油的现实责任,怎么都说不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