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华师一附中公布该校今年高考成绩,尽管与其他高中相比,该校学生每天的上课时间少了近3小时,但成绩并不差。据统计,今年该校平行部理科一本率达93.5%,文科一本率达86%。科技实验班高三(28)班,全班54个学生,600分以上的46人,14个上北大、清华,重点率100%,平均分高达631,堪称武汉“最牛班”。(6月27日《楚天都市报》)
从高考实绩来看,华师一附中高三(28)班确实很牛,这样的业绩是许多学校许多班级可望而不及的。按照通常的做法,想必该班肯定有不少“魔鬼训练”才取到这样的辉煌。但令人吃惊的是,该班平时每天上课的时间非但不多反而比其他班级少了3个小时。这就奇了怪了,不是历来提倡“时间加汗水”模式吗?该班到底牛在何处呢?
一是施行了自主的学习方式。我们许多学校的做法是保姆式教学,采取盯人术和灌输式教学,一个劲地喂学生“吃”,还生怕学生吃不饱。而该班从来不上晚自习,学生晚上可以选择在教室学习,但老师不得讲课。“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受益一辈子,实际上是教会了学生自己“捉鱼”的技术。老师、家长不可能跟着学生一辈子,学生自己有了自觉的动力比任何苦口婆心的劝学都强。
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推崇“绿色高考”,开了60多门选修课,让学生快乐过高三。每周一到周五下午4时至5时,学生上选修课,如打球、跳舞、唱歌和烹饪等。晚上不设置晚自习,学生们自由学习。其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非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有助于学习。“学习如蜜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也无所获”鲁迅说得好。此做法可以让学生劳逸结合,陶冶情操,丰富“营养”,这其实就是一种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是与学生积极互动,关心学生的心灵,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江老师和班上英语成绩靠后的学生结成小组,每个星期交流学习情况。江老师说,这个时候给他们的关心,更能激励他们向上。今年这几个学生的英语都考到了130分以上,比平常提高了20多分。
许多高三学生都热衷于补课加班,而且把老师家长都陪读进去了,既增加了老师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可怕的是,许多地方的这种补课热仍在推行,而且坚信是对的。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走入了教育误区。现在“最牛高考班”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另外一种教育之路,值得各地取经学习。“最牛高考班”牛在何处?实是牛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牛在敢于教育破冰!(徐大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