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4天的面试过程中,一考生称拾获了从考官口袋里掉出来的考生照片,因此安徽省直监狱系统录用人员面试被曝存在黑幕。“该考生其父亲为安徽省警卫局政治部主任X某”,举报人进一步曝料称,“而掉落照片的考官为安徽省司法厅纪委书记胡某,也是那场面试的7名考官之一”。(6月25日新华网)
面试不靠真才实学,靠的是“拼爹”、“走后门”,如此公务员面试程序,如果不是面试官无意从口袋中掉了考生的照片,如果其他考生没有捡到这张照片,恐怕那位照片上的考生早已经“瞒天过海”,摇身一变成为了吃“金饭碗”的体制内员工。而可怜那些没有“照片”、没有“爹”可拼的面试考生,最终连自己是怎么稀里糊涂地“名落孙山”的原因都不知道。
其实,我们在新闻媒体上已看到过不少类似于这样的新闻,诸如“体检门”、“性格门”、“泄题门”等等暗箱操作与此如出一辙,通过后台的“指挥棒”,就能够让一个人轻松挤过独木桥,手捧羡煞旁人的“金饽饽”,让后面的众多考生“望尘莫及”。这些不公平现象在不断冲击着大学生们对就业公平的信任,也影响着他们的信心。有不少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得再好,也不如有个好爹。”
《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第三条也强调,面试必须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按规定程序进行。但纵观此次招安徽“照片门”,连最起码的平等都是建立在“拼爹”、“走后门”的基础上,更不用谈及竞争和择优了。
这样的“公考”黑幕,不仅有悖于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引起广大民众的愤怒,还折射了其背后公权力的滥用。一旦公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会给某些人提供便利的“活动空间”,面试程序也就会流于形式,类似于此次“照片门”事件还会发生。
因此,树立公务员面试的公信力,需要堵住“暗箱门”,可通过邀请第三方民间专业机构全程参与的方式。同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让面试过程在阳光下“晾晒”,经得起大众的“点评”和质疑,只有如此才能还公务员面试一个“洁净无瑕”的本来面目,让广大考生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从而真正建立起公开、公正、透明和合理的面试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