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检察日报:谁来认领“中调委”

仝玉娟
2013年06月26日08:24   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现在不流行临时工啦,改流行临时单位啦!”这是一名网友针对“‘中国动态调查委员会’主任兼党组书记李广年包养情妇”一事发表的评论。看似戏谑,却也形象地道出了近年来屡现报端的一种社会现象。

  就在三个月前,假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的赵锡永刚被绳之以法。如今,又一个头顶“国字头”(“中国动态调查委员会”原名“国内动态调查委员会”)光环的山寨官员浮出水面,而且这次连同其所在机构都是山寨的。

  “东窗事发”至今,除了中央党校的一则声明,尚无其他人员或机构出面“认领”李广年及“中调委”。在权威调查结论出来之前,我们不便对事件性质妄加评论,但应该引起警醒并反思的问题是:类似“中调委”这样的机构还有多少?又是什么样的现实土壤滋生了它们?

  其实,公众开始对“中调委”这类“官味十足”的山寨机构产生兴趣的时间和事件节点,至少要追溯到两年前的“郭美美事件”。当时,郭美美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认证身份在网上炫富,引得舆论大哗,红十字会也因此蒙受了名誉和经济的双重损失。前几日,有律师提醒红会起诉郭美美的时效即将到期,并称“要想恢复名誉,这是最后的机会”,但并未得到红会方面的回应。有网友失望地表示,“红会对郭美美的宽容,验证了公众的质疑”。显然,沉默绝不是定分止争的最好方式。

  与“郭美美事件”的胶着状态相比,山西运城“房媳”事件似乎已是“拨云见日”。随着至少15人担任官员、公务员或国企领导的家族谱系的曝光,随着多户口、多房产、吸毒、偷税、滥用职权等多项罪证被揭发,再想隐瞒什么或违规操作似乎已没有那么容易。在这一事件中,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已经出色地发挥了舆论监督职责,接下来,就要看司法机关的表现了。

  (作者单位: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