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福建日报:烂片高票房警示了什么?

2013年06月25日14:48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在18日举行的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新浪潮论坛上,何平、江志强、王中磊、覃宏等业内大佬纷纷为国产大片正名,强调国产大片对于中国电影市场具有行业标杆地位,并就当下最热门的烂片高票房问题展开讨论,被网友冠以烂片王的《富春山居图》成为焦点。

《富春山居图》9日一上映就遭遇一边倒的负面评论,尽管观影人数锐减,但受话题消费和逐利的排片影响,该剧票房已远超3个亿。套用视觉盛宴的创作模式,忽视情节内容构思,如此生产出来的烂片仍能成就高票房,无疑给优秀的中国电影人当头一棒,更折损了普通观众的观影信心。

面对近乎零好评、负口碑的尴尬,主演刘德华向观众道了歉,可片方非但不反思,还借势开启负面营销模式,在宣传上打出欢乐吐槽的概念。这不只是让人大跌眼镜,由此产生的不良示范效应不可小觑。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中国电影市场长期以来唯票房论积累的陋习。国产大片拥有大明星、大投入、大制作,不能不看票房,但也不能只看票房;国产大片应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但更应传递正能量。

因为缺乏独特的现实视角、人文情怀和历史诉求,一味地重技术轻故事,一味地强调形式结构的张力,而忽略电影叙事的精神结构,国产大片的品位被不断拉低。然而,真正的电影大师,不是过分追求视觉感觉冲击,而是深切地洞察人性的深度。一旦画面成为电影人最后的法宝,电影也就走到了末路。

正如凭借电影《国王的演讲》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霍伯所说的那样:“如果当时我一直在想商业上会不会成功,那我可能会放弃这个项目。但是,最终我遵循了自己的直觉、听从了自己的内心。中国导演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被投资人过多地影响。”

国产大片的新生之路何在?

回归大众,挖掘人性,坚守自己的价值立场,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多一些创新,少一些模仿,莫做文化“啃老族”;讲好故事,唤回国人对国产大片的热情,用兼具人类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和东方独特魅力的影片开拓国际市场。这些路子乍一听并不新鲜,却是正途。因为,电影归根结底是一门叙事的艺术,发掘一个好故事、讲好一个故事,是电影创作中的首要目标。

根据年初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显示,3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电影故事非常有特点,是中国电影的重要标志。但是,高达51%的外国观众认为,中国电影最需要改进的因素也是电影故事。

凭借电影《泰囧》一炮走红的新锐导演徐峥认为,一部影片投资不论大小,应以内容为王。让他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富春山居图》制片方肯花那么多钱请了好莱坞的制作团队,却不愿请好莱坞的编剧来写剧本。

国产大片的价值,绝非花哨的技巧抑或唬人的噱头,而在于创作者能否以一颗平常心,好好讲述一个故事。不妨多学学著名导演李安“十年磨一剑”的执着精神,沉下心思、耐住性子,多一点文化追求,少一点急功近利,给观众、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