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成都财富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已经拉开。
三十五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此拉开了帷幕。在改革领域由农村转向城市之后,国有企业一直处于改革的核心。其后一系列财税金融价格投资领域的改革,皆由国有企业(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改革而生发。国有企业改革,不仅仅涉及经济体制层面,其内核改革更是触动政治体制的神经。
综观三十五年来的改革历程,有一条极为成功的经验,那就是以增量改革为主,带动存量发生变化,即渐进式改革路径。“自然界没有飞跃”这句格言,为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认可,亦为经济学家马歇尔所认可。自然界和社会界发生的所谓突变和必然,皆是适应环境的需要而缓慢演化而来。渐进式改革,依然是我们坚持改革方向毫不动摇的首选路径。
改革延续至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与前三十五年相比,共同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不同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已不能仅仅依靠经济体制层面的变迁来实现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核心构件的功能。中国要想免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在增量和存量上双管齐下的合适的切入点。所谓存量,仍然是国有经济成分;所谓增量,仍然是非国有经济成分。这个合适的切入点,就不能仅仅是财税金融价格投资体制的不断完善,而是要以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粉碎一切阻碍市场主体激扬其鲜活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桎梏约束。
张高丽副总理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新一届政府成立两个多月,就已经下放取消133项审批权,而且还要继续取消和下放审批权,继续向市场、社会、企业放权,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近八十年来,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息过,只不过或偏向政府或偏向市场的力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此消彼长罢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曾提出了一个重要性堪比亚当闐斯密“劳动分工”的概念:知识分工。正是基于这一概念,哈耶克抨击了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唯一的问题是,尽管哈耶克承认政府干预也有好坏之分,但在哪里划线仍悬而未决。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既是重大理论命题,也是重大实践课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梦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妥善处理。这将是启动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标志。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沉着应对,保持了经济持续平稳的发展,但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如故,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已是迫在眉睫。经济危机的唯一原因是经济繁荣,当此之时,必须去寻找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之源。我们确实需要顶层设计,但需要的是接地气的顶层设计。近期发生的中欧光伏贸易战,我们要深刻反思,反思我们在类似光伏等产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面对当下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特别是由此导致的就业形势之严峻,当务之急是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动力,实行全民会战,应对经济下行的严重局面。我们有强大的外汇支撑,有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完全有能力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对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潜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加快推进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打造全民创业的积极氛围。如此,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就在其中。同时,为防范通货膨胀,须执行较为谨慎的货币政策,并与资本账户开放,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结合起来。
新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壮士断腕之决心和勇气,顺乎民心民意、合乎历史潮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勇敢地掀起新一轮改革大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