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以平常心看待“放榜”结果

蔡正奋
2013年06月23日17:04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今日起,高考分数将陆续揭晓。这对于无数个家庭和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新考验。要顺利通过这次考验,关键要有一颗“平常心”。

十年寒窗,当然是为了考出好成绩。但必须正视的是,高考不是人生的起点,也不是终点,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赛点。高考失利的学子毋须气馁,应把高考看作人生旅程中的一次阶段性比赛,尽快从暂时失利的悲伤中走出来,清醒地审视自己,选择适合自己人生的新路,满怀信心地走下去,千万不要让一根杆子绊倒一生,从此一蹶不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可以举出许许多多没有上过大学、而最终事业有成的人,他们中不乏商业巨子、政坛精英、艺术大家。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一点一点在学习中积累,一天一天在磨砺中进步,逐步走向了人生的高地。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他的老师说:“你要是考上的话,我的名字倒过来写。”事实怎么样呢?“不擅长”考试的马云,走上社会后,凭着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敏锐的市场嗅觉、强烈的开拓意识,最终走向了成功。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这个问题。近年来,高等院校每年都有几百万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拿着本科文凭,赚着比工人少的工资”之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中等技术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却大都在90%以上,一些社会急需的高技能操作人才的工资,还明显高过重点大学毕业生。年薪数十万聘请蓝领工人、月薪上万请个高级技工,这类事已平常到不再是“新闻”。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文凭崇拜症”正逐渐失去市场,是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是不是本科生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有真本事。从这个角度看,没考上大学,而上个职业技术学校,对自己、对家人没准是个“歪打正着”的好结局。

话题的另一半是,那些高考得意的学子,特别是所谓的高考状元,也不必沾沾自喜,因为人生美好与否,毕竟不是由考试决定的。考得好不一定走得好,这次考得好不一定次次考得好。即使是“高考状元”,其人生也不会一帆风顺、前程似锦。据新华社6月12日报道,中国校友会网日前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在目前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翘楚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在我国“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富豪企业家校友榜”、“长江学者”等人才榜单中,也很少有高考状元的身影。由此可见,决定一个人将来是否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高考分数高,实在说明不了多大问题。

正确看待高考结果,这是个年年都要重复的话题。尽管年年说,但仍有很大必要性,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因此,从现在开始,到放榜后的一段时间,家长、老师、社会工作者们要联合起来,对考生进行细致入微的心理疏导,帮孩子平静顺利地迈过这道坎。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