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红网:“带病提拔”不止是晋升者有“病”

知风
2013年06月19日09:24   来源:湖南红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被组织调查,云南省楚雄市市长赵万祥因涉嫌受贿被批捕……梳理近期接连“落马”的官员,一个尖锐的共性问题再次进入舆论视野——怎么又是一名“带病提拔”的官?(6月18日《中国青年报》)

  若说“带病提拔”是用人失策,也应该是极少数漏网之鱼。但是,“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田国良主持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103个副省部级(或享受副部级待遇)以上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例中,约有六成(63%)的案主,在作案之后仍然获得提拔。”这就说明“带病提拔”并非个案。而“六成落马贪官带病提拔”,也只是在贪官“落马”后,公众才惊觉其被一路“带病提拔”。那么,还有多少没有“病入膏肓”的被“带病提拔”的官员?因此,“带病提拔”不止是晋升者有“病”,而是“暴露了官员提拔、考核机制的制度性缺陷”。

  据称,“中纪委正研究对策”。但令人担忧的是,中纪委的对策,会不会被利益团体的“对策”化解?因为,涉及官员提拔的相关法律已经比较完善,包括《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是具有约束力和操控性的具体细则。这就是说,“带病提拔”不是因为对提拔干部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对策,而是利益团体在利益牵扯下的“拉帮结派”。这就可能让中纪委的对策,面临一潭很深的水。

  为什么说“带病提拔”这潭水很深?因为“带病提拔”并不都是贪官落马后才被发现的。比如云南省楚雄市市长赵万祥,在担任大姚县县长一职时,就出过一些经济问题,却“没有下文”,直到近期才被提起。这就更说明了“带病提拔”不是组织上的失误,而是故意为之,是相关的权力体系“带病”了。面对这种令人担忧的不堪局面,中纪委的对策,首先必须是更强硬的惩戒手段,其次是“修其远兮”的亡羊补牢。因为,“六成落马贪官带病提拔”的严重后果,已经凸显出“权力行使的危险状态”,容不得丝毫的懈怠。

  笔者以为,对于官员“带病提拔”,中纪委的对策可以按照新一届中央新领导层在反腐问题上的新思路,即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强调的,“要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那么,对官员“带病提拔”,中纪委的对策也可以从“治标”开始。这就是中央党校教授、著名反腐专家林喆所说的,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对于“带病提拔”官员的推荐者,必要时须进行“回溯”。否则,这种带有“窝案”性质的“带病提拔”,仅仅是在贪官落马时才带上一笔,权力违法违纪的成本太小了。

  如果说把“实现干部管理信息和监督信息的对称化,把与干部公职有关的一切信息都纳入政府监管范围”看做“治本”,那么,对“带病提拔”的权力违法进行严厉的惩戒,或许是最直接有效的“治标”。被“带病提拔”的官员,必定有提拔他(她)的“带病权力”,如果不对这种“带病权力”下猛药,“带病提拔”必然还会在官场蔓延。因此,只要认识到“带病提拔”不止是被提拔的官员有“病”,中纪委的对策就能对症下药。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