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南方日报:要让“师德红线”真正起作用

丁建庭
2013年06月18日16:12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最近一段时间,校园性侵案和教师体罚学生事件接连发生,引发了公众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广泛关注。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不仅多次重申“要将教师队伍中的败类清理出去”,同时表示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严惩越线者。

师之德,教之魂。然而,个别教师的师德丑闻刺痛了公众神经,也玷污了人民教师的神圣形象,“一些教师的师德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久前,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从严格意义上说,上述失德问题不独高校青年教师所有,在各类别教师群体中,甚至是在各行各业中都或多或少存在。

加强师德建设刻不容缓,教育部即将出台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不但要划定“师德红线”,还要实行“一票否决制”。但是,舆论对此并没有给予普遍好评,反而怀疑这些举措只是“应景之作”,甚至认为纯属“瞎子戴眼镜——多余”。其实,这些担忧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师德建设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早已对师德问题有过明确的规定,即便公众对“师德”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界定,但对何谓“失德”早已形成了共同的认知。深圳市日前公布了《深圳中小学师德档案制度》(征求意见稿),其中罗列了14种师德失范行为,这些“失德”行为就并未偏离公众的日常认知。说到底,公众担忧的仍是“新瓶装旧酒”,认为“与其给师德划‘红线’,不如让法律落实到位”。

消解公众担忧,重塑教师师德,不仅要科学划定“师德红线”,更重要的是要让“红线”真正起作用。一方面,“划线”本身并非易事,要尽可能地把难以量化的师德转换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师德内容丰富,涉及教育理念、敬业爱岗、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水平、着装、语言、举止等方面,教育部门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广泛征集民意,从而拟定一套具体翔实、令人信服的考核评价标准,而不能闭门拟定了之。另一方面,“守线”比“划线”更难,一定要解决好“谁来考核”和“怎样考核”的问题。师德考核的公平性决定着“师德红线”的公信力,教育部门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考量和设计,着力打破现有的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内部考核的模式,防范考核异化为学校内部的自我包庇或学校领导的“一言堂”。

不管是“一票否决制”,还是“五年一注册”,其目的是为了清除出教师队伍中的败类和动机不纯者,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与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防止考核者假借师德考核谋取利益交换或报复陷害。纵观已发现的教师“失德”案件,大部分涉事者都是带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学校领导,因此师德考核必须把好“领导关”,要对学校领导进行更加严苛的考核和监管。同时,还要引进学校之外的外部监管力量,师德考核应交由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来完成,断不可集中在个别掌权者手中。否则,“师德红线”很有可能沦为戴在教师身上的“枷锁”,抑或是权力勾兑腐败的又一温床。

用高压态势守住师德底线,关键是划定的“师德红线”要有实际意义。“划线”只是吹响了重塑师德师风的前奏曲,更重要的是“守线”必须执行到位,避免“红线”沦为一条“空线”。

(责编:吴斌、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