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近来,笔者静下来拜读了吴官正同志所著《闲来笔潭》。这本书乃吴官正同志退休后所写,有童年记忆,有求学经历,有足迹记录,有思想感想,有社会杂谈,还有闲聊记录,诸多等等。
全书语言质朴活泼,内容真实客观,饱含人生哲理。笔到之处,撞击灵魂感触的最深处;文句言语,朴实清新之风扑鼻而来;字里行间,洗涤铅华流露真挚情感。每每读来,感触颇多,奋斗历程令人感动,勤学善思令人敬佩,真挚感情令人神往,奉献情怀令人敬畏。
提笔著文,心中仍惴惴不安,唯恐领悟不深、一知半解。读书明智,作为一名基层组织部长,受益匪浅,督促我尽心履职,夙兴夜寐,勤奋工作,心底无私,始终保持“一袭白袍”,不留墨迹。三点启示共勉之:
大气谦诚,坚守为人之本。“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官正同志作为党的高级领导,毫不避讳地把自己童年苦难历程再现,是真实,是豁达,彰显共产党人的光明磊落、高风亮节和坦荡胸怀。《退休后的心态》是官正同志此时此刻内心的真实感想,“人生是一个过程,有上坡、有高峰,但最终都要落幕,这是规律”。住牛棚、吃糠食,衣不裹体,因为家贫险些读不起书……等等,既是吴官正幼年真实写照,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生活贫瘠的一个缩影。但吴官正从来没有低头,也从来没有畏惧,在他的眼中,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只要堂堂正正做人,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身正不怕影子斜,从武汉到江西,从江西到山东,从山东到中纪委,吴官正都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不要有优越感,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做一个平常人。在武汉当市长时,吴官正很低调,也很朴素,始终保持“平民”市长的本色。
诚如《肝胆相照的几位朋友》里面所写,无怨无悔的肖同智,敢于担当的何浣芬,正直能干的黄懋衡,鞠躬尽瘁的蔡秋芳,都是吴官正值得信赖和尊敬的革命同志,因为他们都心胸宽广、为人正直、对党忠诚。这对于我们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来说,是一种榜样,更是一个方向,要求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敢为人先作表率,有担当,重责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清正廉洁,恪守为官之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正同志作为国家领导人,无论身处何地,官居何职,都严格要求自己,要求自己身边人,不以权谋私。《点滴在心》中记录,“我最看不惯的是有的领导干部,一有权就谋私,他自己家里的人,包括三亲六故,七姑八姨,除了猫和狗没有安排工作,其余全安排了,下决心调整了他的主要领导职务”。当亲戚找到吴官正办事时,他很不冷静的说:“我死了,你们不过吗?我办不到,别说了。”
不以权谋私,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却是为官者一生恪守的原则。《县委组织部长日记》李青的感悟:“在基层当一名组织部长,要选人用人,又要平衡关系,责任很大,压力也很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后来的日子还很长很长……”,我感同身受,但只要坚持原则,德才兼备,好中选优,工作需要,群众公认,严格按程序办,就无愧于心、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雏凤清于老凤声》是对干部年轻化的探索和思考,《三请潘际銮》是对人才的求贤若渴,《过年》是对平凡生活的描述和向往。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更要秉承“公道正派、开明开放、务实高效、清正廉洁”部风,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探索,多一份责任,打造模范部门,建设过硬队伍。
勤政为民,扼守干事之要。 “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官正同志作为人民的公仆,无论在任职期间,亦或是闲赋在家,都能扮演好角色,做好份内工作。《十下鄱阳湖》中,吴官正冒着感染血吸虫病的危险,十次深入鄱阳湖湖区指导工作;《信访局长》中“这个阀门不减压不得了”、“要让群众的日子过得去”、“建立公开接访制度”是对信访工作的深刻体会;《路靠自己走》是对拉关系走后门者的斥责;《可恶的蚊子》、《猴子的启示》更是告诫为官者要屁股干净。
干干净净做事,是一门学问,更是从政的底线,考验着我们党的干部。在现实生活中,难免有些人,为了个人的升迁,费尽心思,向组织部门靠拢,刻意讨好组工干部,这都值得警惕。“对一些大事,一要讲原则,二要讲多数,三要讲利害”,作为干部娘家的组织部门,作为管干部的组工干部,更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立足本职岗位,阳光操作,注重群众公认,用好手中的权力,敢为事业荐人才、用人才。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追求。只要心底无私,身体力行,践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深受群众爱戴。(作者系江西省余干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