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陕西日报:遏制人情消费推进真情回归

崔茜
2013年06月17日16:50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题为“你为人情消费所累吗”的网络调查显示,受访者(5795人参加)的每年人情消费数额主要集中在1000元-6000元,更有19.1%的受访者每年人情消费超过了6000元。不难看出,人情消费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心头一项难以言说的压力,红白喜事,求人请托,添丁增岁,各个师出有名,令人难于招架。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个同学的婚礼,婚礼在安徽的一个小镇,家庭并不富裕而婚礼的宴席却十分铺张,“霸王别鸡”、中华鲟这种奢侈菜肴都搬上餐桌,流水席连摆三天,一家冒烟,全村熄火。让笔者不由感叹奢侈浪费之风已深入乡间村落。不难想见全家的辛勤汗水都流于席间,同学也无奈地表示,全村都是如此风气,不大办就会失了面子让邻里乡亲笑话。可以显见,小到乡村大到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人情消费的不正之风。同在一个城市的好友一年半载也不曾会面,相聚不远的亲人也久未送去关心,取而代之的,是短信通知的婚丧嫁娶、银行转账的送去份子;或是事事追求排场、档次,使得浮夸风盛行,助长攀比之心风靡。求人办事陷入了非“礼”不可的恶性循环,致使收礼人的胃口看涨,标准也越定越高,人情却越来越薄,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人情消费之风在整个社会的蔓延,使得一些本该按程序办的事,若不送礼便很难办成,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有甚者,利用权力之便假借名目将人情消费作为敛财手段,滋生了权钱交易,助长了腐败行为。把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友爱、关怀异化成了物质和利益的交换,把人与人的情谊捆绑到了权钱关系的链条之上,成为一颗社会毒瘤。

因此,遏制“人情消费”应成为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

首先,我们要大力弘扬厉行节俭不奢侈浪费的思想观念,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都要从我做起,简化形式,将中央的八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中,社会各界和媒体都应大力宣传和提倡礼轻情意重的文明风尚,弘扬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精神,树立不以金钱衡量情谊,不以礼物贵贱判定亲疏的良性关系,召唤真情谊的回归。

第二,机关单位要严格办事程序,严肃党风政纪,严厉打击腐败式的人情往来,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例行账务公开;监管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不能让制度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切断利益回报和利益互换的恶性链条。

第三,要倡导文明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一通电话,一条信息,一张明信片,一个千里之外带来的小纪念品甚至是亲手烹制的粗茶淡饭都满载着对朋友、亲人的温暖挂念,而其实人间真情都见于微小,需要我们用心的经营从而推进人情向真情的回归。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