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前夕,淘宝网发布了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数据显示,同为节日,父亲节却没有情人节那般喧嚣,没有母亲节那般温暖,更没有儿童节那般欢快,与关键词“爸爸”相关的宝贝仅32万件,中国父亲遭遇尴尬父亲节。
其实,不是女儿提醒,笔者压根就不知道还有“父亲”这样一个节日,同报导中很多“尴尬”的父亲一样,女儿同样没有给我买节日礼物,只是在晚上亲自下厨做了几个菜,在餐桌上深怀歉意而又愉快地陪我这个做父亲的喝了一盅酒。
父亲对儿女那种宽容厚重的爱,是不讲究更不介意有无回报的,更不会对儿女有意无意的“粗心”斤斤计较,而是把儿女事业、工作与家庭的成功和幸福当成是对自己最大的慰藉。无论儿女多大,抱着肩头的一声撒娇就让父亲感到无限的满足,一条从未抽过的香烟或两瓶老酒就能让父亲美在心里,儿女生活工作不如意,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抹泪唠叨,而是鼓励其上进,还常把儿女的所有过错都归咎在自己身上,这样的父爱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父亲节”所能包容的,更不能用消费多少花哨礼品就可以衡量。
笔者对淘宝发布的这组“有意思”数据,没有感到一点有意思,按照其数据:平均每1000个中国爸爸仅有一份礼物,在最近一个月内平均每天仅有800多人次搜索父亲关键词的礼物,算下来爸爸的淘宝待遇仅为孩子的1/30,不足妈妈的1/8,情侣的1/20。其实,父亲节父亲的“淘宝待遇”低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更不意味着天下儿女都对“父亲节”和父亲视而不见和不孝。相反,儿女对父亲感恩的不招摇、不夸张恰恰是每位做父亲的心愿,儿女对父亲“务实”感恩,既不局限于“节日”的客套,不需要孩子节日的那份惊奇,更不用情人节的那份“小资”浪漫。说到底,父亲节日礼物的务实基本就与“淘宝待遇”无关,是一条香烟也可能是几瓶老酒,是一件宽大的绒衣,也可能是一双保暖的运动鞋,父亲的礼物是一年四季的永恒,更是“保障型的补给”,淘宝为父亲节的销售而尴尬,但天下的父亲却没有为父亲节没有收到儿女的礼物而羞愧。恰恰相反,同样作为父亲的笔者,在父亲节这天,虽然没有收到女儿的节日礼物,但看看手里的香烟,瞧瞧桌上的酒,再望望女儿为我端起的酒杯,一句“爸爸,过节了也要少喝点”的轻轻责怪,做父亲的心里早已感到无尽的满足,何来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