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机场将于今年10月通航,届时,这个相对闭塞的“原始森林”,将大大缩短与外界的距离。正在修建的神农架机场海拔高达2580米。为了兴建这个机场,当地挖平了60多米高的山头,然后再填平山峰之间的洼地。地处喀斯特地貌的神农架,为了建这个机场,还要填平为数众多的溶洞(6月16日《现代金报》)。
神农架机场从动工到现在,已两载多了,当机场启用进入倒计时,却引来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尽管这个号称“华中地区海拔最高的民用支线机场”,生米已煮成熟饭,争议来得有些迟缓,但终究还是件好事。新闻中称,60多米高的山头被挖平,填平为数众多的溶洞,削平5座山峰这样的“大手笔”,当然会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担忧。
近年来,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此伏彼起,接连上演。先是甘肃兰州投资750亿,半年内推掉700余座山头;紧接着,陕西延安投资上千亿,在延安城市周边的沟壑地带建造一个两倍于目前城区的新城;还有,“十堰千亿削山造城”争议未了,湖北省襄阳市又抛出了规模更加宏大的“向山要地”计划……
实际上,像神农架机场这么一个庞大的民生项目,事先应该经过环境评价,削平山头后生态环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只有通过严格的环评才能搞清楚。而按照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具体建设项目大致包括:一切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或排放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的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一切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影响的大中型水利枢纽、矿山、港口、铁路、公路建设项目;大面积开垦荒地和采伐森林的基本建设项目;对各种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特殊地质、地貌地区产生严重影响的建设项目等。倘若对号入座的话,神农架机场建设前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这是现行法律赋予的强制性义务。
根据环评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然而,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神农架机场在开工前,既没有举行听证会,也没公开向公众征求任何意见。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形下,就开工建设了,只到现在快竣工时,当舆论出现质疑时,当地政府仍空口无凭地向公众解释,神农架机场不会对生态造成影响。
面对这场公共安全危机,我们不得不追问一句,神农架机场到底有没有环评报告书,倘若没有,必须有人为此担责。倘若有的话,请尽快公布于众,详细告知这个项目对环境的具体影响以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无论内地的“削山造城”,还是沿海的“填海造地”,抑或是“削峰造机场”,都应以善待大自然,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为底线。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在必将受到大自然惩罚的同时,我们更应在制度上来约束这种善意的“恶”,从而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