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起,我省每年列出公务员招录总数的30%左右用于招录基层一线人员,其中从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15%左右,进一步拓宽优秀工人农民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使他们享受人生出彩的更多机会和发挥作用的更大空间。”5月31日,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田晓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省将初步建立起从工农一线培养选拔党政干部的工作机制,通过3—5年努力,使从优秀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选拔的干部在基层干部队伍中占有一定比例。
从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国家公务员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记得多年前,农民也能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消息就曾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许多人当时感觉是“异想天开”,事实上公务员招录“大门”对优秀工人农民来说也是“半开半闭”。但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如今公务员招录大门已向优秀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敞开,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已初步形成制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
向优秀工人农民敞开公务员招录大门,好就好在打破了身份界限,拓宽了选才范围。长期以来,在国家公务员招录中,门槛要求太高、学历要求太严、身份约束太多,致使来自基层一线的优秀人才只能“望门兴叹”。今年我省从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公务员,户籍、身份已不再是限制条件,学历、年龄上也体现出差异性,对群众公认、获得市级以上劳模称号的优秀工人农民中的佼佼者,在年龄、学历上适当放宽,突出招录对象的优秀性,这就为工人农民中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创造了条件,既拓宽了选才的深度和广度,又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向优秀工人农民敞开公务员招录大门,好就好在创新了招考机制,做到了人尽其才。以往的公务员考试、面试中,干和考“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基层一线的工人农民“无所适从”。这次从优秀工人农民中录用公务员,针对工人农民的特点,在考试考察等环节有所创新。比如,笔试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主要测试公共基础知识和农业发展、企业管理、社区建设等岗位需求的相关知识,面试主要测试人选解决基层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考察主要根据实际对政治素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等指标进行打分。用这些紧扣基层工作实际、紧扣工农生产一线工作特点的新机制选人,才能真正把那些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作风务实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
向优秀工人农民敞开公务员招录大门,好就好在尊重了群众意愿,彰显了社会公平。尽管近几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藩篱正在逐步打破,但城乡间的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单就“村官”来说,成千上万个“干国家事,端泥饭碗”的村干部辛辛苦苦干一年,工资待遇还不到刚参加工作普通办事员的三分之一,养老、医疗等福利更不用提,“村官”们也是有苦难言。现在从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公务员,使这些长期在基层生产一线工作的人们“有了奔头”,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这既是党和政府对工人农民的人文关怀和尊重,也是对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回报,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基层一线是发现人才、锻炼干部的“大舞台”,公务员招录大门向基层一线敞开,这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选人用人之道。但要真正把从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公务员这项工作做好,还需要各地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录制度,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样才能达到组织满意、群众满意的“双赢”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