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光明网:“上班发帖”是怎么被揪出的?

邓海建
2013年06月14日09:36   来源:光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四川《绵阳日报》6月9日头版刊登了一则消息称,当地一名公务员上班时间发帖“维权”,“公务员上班时间该不该做私事?”这个话题引起网民议论,当地纪检部门已介入调查此事。(6月13日《云南信息报》)

“上班发帖”,是非板上钉钉,没什么值得探讨的(或者说,地方媒体所谓“公务员上班时间该不该做私事”的问题,本就属于无疑而问)。加之当事人公务员的身份,标签化思维之下,很容易激起民愤的涟漪。舆论的兴奋点基本在于——上班时间进行回帖,难道他不需要处理公务、天天就守着电脑办自己的私事?

发帖维权当然是私事,但此事的蹊跷之处,倒并不在于当事人如何在上班时间卖力顶贴,而是其被揪出的“路径选择”问题。如果我们从常识的逻辑来梳理一下这件看似简单的监督事件,你就不难发现其间的悖逆之理:对于一篇反应自身权益被侵害的“钉子户网贴”、而且是热点的商品房问题,一般人的关注点在哪里?毫无疑问,肯定是事件本身,何况房子还是个很容易激起同情心的话题。那么,有多少人会去关心发帖者是不是公务员、这帖子是不是上班时间发出的呢?

这就像正走红的那封“被踩头商户”的道歉信,逻辑错漏、常识悖谬,真相早在人心。“上班发帖”事件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一者,什么样的“网友”才会对维权事实视而不见、却偏偏对维权者的“身份”那么“感兴趣”?二者,又是怎样神奇的“网友”,还能“扒下”维权者所谓的“画皮”、将匿名帖的私隐信息曝光无疑?这些问题,暂时注定无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样的“网友”,已然不是良善而淳朴的普通网友。

在“上班发帖”事件上,亟待厘清的是两点:一是此事被曝光,既不是监察部门暗访或明察,也不是群众举报,而恰恰是循着当事人的维权行为,这给民众怎样的联想:维权就要被打击报复吗?何况,如果当地职能部门不能禁绝“上班时间干私事”的权力生态,单独拎出维权的当事人,难逃选择性执法的嫌疑。二是当事人上班发帖固然不对、该受到责罚,但此事与相关楼盘的具体问题能互相印证或混为一谈吗?公务员上班时间做了什么自然要好好查查,但其在网贴上反映的问题,是否可以忽略不计吗?

地方党报的头版,用来反映一个“网友问题”,本身已够诡异,最为诡异的是:“上班发帖”的风险不是来自刚性的纪律检查、也不是来自公平的程序正义,而是因为自己反映了权益被侵害的问题。这背后的“是非曲直”,不由得不让人浮想联翩。“公务员”身份无可原罪,就事论事而言,工作时间忙私活,确实违反了规则,但这种疑似借助“网友”口吻揪出“上班发帖”事件的操作法则,恐怕比上班干私活更值得警惕。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