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消息,广东大埔县近日中止25岁女干部赵春娜破格提拔相关程序。虽然她出身农民家庭,并非网民所猜测的所谓“高干子弟”、“富家子弟”等,但不符合破格提拔条件。
有些年轻干部提拔总会引起公众的猜测和质疑,个中原因并不纯粹是年龄,而是他们的“特殊身份”使然。
面对不断出现的此类新闻,笔者私下揣测,这并非那些年轻人的本意,他们也只是那些处心积虑为他们操戴官帽者的木偶道具。然而,随着这一出出闹剧谢幕,个中阴影也许将伴随其一生。假如那些为官的“爹妈”不玩弄权术,让孩子凭自己的才华和实绩得以提拔,于公于私皆是幸事。作为父母应当牢记“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把儿孙当猪愁”的古训,不要冥思苦想为子女安排“辉煌人生”。面对桩桩提拔丑闻,那些擅长且热衷于玩猫腻的“官爹官妈”该清醒了,让子女去经风雨见世面,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拼搏历练,凭他们自己的能力去赢得发挥才华的岗位,别再利用手中的权力胡作非为去做损己坑子的傻事。
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信奉“学而优则仕”,认为出人头地的最佳选择就是当官。而少数领导干部则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为子女安排快速升迁的仕途。官场中出现这种现象,虽为数不多,却影响极坏。有人撰文剖析了当下政治生态的十种“常见病”,其中一“病”就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
近期披露湖南、广东等地有些官员子女仕途升迁过快,的确是“拼爹”的结果。与其他人相比,他们能得到关照的元素更多,胜出的概率更高,公众对他们的升迁举动格外关注。其实,只要符合条件,平等竞争,官员子女从政升官纯属正常,就算子承父业也无可厚非,不能因为他们是官员子女就不能获得仕途升迁,关键在于他们的升迁是否合乎规矩,程序是否公正。
刘云山同志前不久在河南调研时指出,“‘显规则’不落实,‘潜规则’就有市场”。由此看来,在干部提拔中搞“潜规则”、玩猫腻,是政治生态中的“病毒”。公众把眼光盯住官员子女升迁,并不是在“仇官”,反对的是“不正”。 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个别为官的“爹妈”不正。渴望干部选拔的风气纯净公正,这是人心向正、民意向公的体现。要诊治上述之“病”症,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组织上严格按照政策、按照程序办事,在原则面前不动摇,在标准面前不走样,就能药到病除。只有把选拔任用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让玩猫腻的人得逞,就能选出公认的“能人”“贤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地选拔任用干部,既是对组织负责,对百姓负责,对被提拔的干部负责,也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