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认规矩方圆的园丁 李法明 画
6月4日《潇湘晨报》报道,1日,云南省陆良一中两名高中生因为在学校教学楼内“吹泡泡”和“扔纸飞机”,而被处以开除学籍、停发毕业证并记入学籍档案的处分。目前,陆良县教育局已经对此事展开调查。
所谓教育生态敬畏感,是说各项管理措施虽是为孩子好,也要将对教育文化、教育规律、孩子天性、本然需要等教育生态的尊重与呵护,置放到重要位置。只要没有重大安全隐患和危险,我们就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保护好原汁原味的成长环境、“想象力和创造力萌芽”,以及怪异思维和动作。得到了这种宽松以及生态化呵护,孩子就能得到健康发展。
玩纸飞机,是一种正常的天性、童趣。因为在玩中,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尽情释放。玩和游戏对于孩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成长经历和精神体验。所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尔斯说:“玩耍和听故事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两块基石。孩子们的真正需求和实际所得之间的严重失衡,导致学业不佳和暴力行为等现象。”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玩,也是孩子基本的发展权。
可玩纸飞机还要被扣上一顶违纪的大帽子,学校单方面强调自我需要、纪律需要,将本然的教育生态无情打破,这同样是一种教育破坏。
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会影响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孩子的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同样会有诸多弊端。其一,它会将孩子弄成“机器人”,这也不能玩,那也不敢干,形成一种观念捆绑,不利于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其二,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因为一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开除学生,学生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不服气感,对抗情绪增多,不利于健康心态的养成。其三,更会让教育管理者的形象暗淡很多。在开放、开明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常态做法的当下,这些地方的管理者还如此强硬、粗鲁,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门户封闭,更是对孩子人文精神的伤害。
留心观察,其实类似事情在不少学校都有发生,比如校园内不准打闹、追逐,害怕孩子受伤;比如体育课不准玩高低杠等,怕有危险;长跑项目要取消,会有生命隐患;春游、外出活动取消,怕出问题等。管理者的教育生态敬畏感降低很多,而成了“我说了算”的教育长官意志,让人心有寒颤。
虽然充满好心,但诸多名为“保护学生”的规定在走近学生的时候,还是应该轻一点,再轻一点。别伤害了孩子安静的心,别污染了孩子本然的性情,别弄坏了教育生态和充满爱心的教育文化。让我们用精心、爱心、耐心、宽容、欣赏,保护好教育生态,给孩子带来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