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检察日报:彻查中储粮火灾“偶然”背后的“必然”因素

李钰之
2013年06月04日08:15   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题:彻查中“偶然”事故背后的“必然”因素

5月31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损失近亿元。6月2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油罐爆炸事故,造成2人失踪,2人重伤。6月3日,吉林德惠一个禽肉加工厂发生火灾,截至当日16时25分,已造成119人死亡。(据6月3日新华网)

每年的6月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常见诸报端,而就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月”刚一开始,全国就接连发生三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为何年年宣传,事故却年年发生,这值得我们痛定思痛。

每一起事故发生后,找出技术层面的原因是事故调查的必经程序。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公布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的原因是,“由于穿过金属配电箱的导线与配电箱箱体摩擦,致使导线绝缘皮破损,短路打火,引燃配电箱附近可燃的苇席和麻袋,进而引发火灾。”但这种偶发性的因素能够解释事故最终发生的必然性吗?

据媒体披露,林甸直属库的消防设施非常有限,这个国家级储备粮库只有一个消防水池和一个给消防车加水的水鹤。此外,该库实际存放粮食远远超过核定仓容量,很多粮食只能露天存放在用草围成的临时粮囤中。但《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第15条明确规定“中央储备粮必须储存在符合安全储粮要求的仓房内,不得露天储存”,而中储粮内部管理规定中有着更为详尽的规定。显然在林甸,无论是国家标准或企业内部规定都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

如果说,中储粮林甸直属库是由于近期收储工作紧张、时间精力不足导致一时疏忽的话,那么中石油大连所属企业在几年内连发多起安全事故就不能用偶然来解释了。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大面积海上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亿,并有一名消防战士在下海清污时牺牲。随后,大连石化又分别发生三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每次都与油罐有关。同样的原因,事故延续到了这一次,而生命却因此不再延续了。

在企业片面追求效益而忽视安全与质量作用下,事故发生已然成为“必然”。而地方政府没有做好分内的“补缺”,反而过于强调经济发展,助长了风险的势头。这似乎成为事故代价下地方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因此每当事故发生后,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忙于“辟谣”、“捂盖子”,而不是去追究责任、反思问题、补短改进。大连“7·16”事故后,责任人员被追究了党纪政纪处分,却少有人承担刑事责任。假如对责任人总是鞭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那责任事故就很难避免不再发生。

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平稳发展。但愿经历了这个惨痛的开局后,这个安全生产月能给今后的日子开启不一样的安全大门,让我们这辆发展的快车能行驶得更平稳一点、更安全一些。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