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迤逦、气象万千的云南有许多方言,“好在”就是干部群众爱讲的一个方言词,意思是“舒服”和“幸福”。而对于“实在”,很好理解,简要地说就是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坚持一是一、二是二,对自己表里如一,对他人诚心诚意。
用“好在”来形容幸福指数,用“实在”来定义人民群众喜欢和尊重的干部,这都不太难,但要让实在的干部“好在”却是一个不小的命题。
“实在”的反义词很多,但对于实在的干部来说,相反的一定是会忽悠的干部。会忽悠的干部惯于官场上的人情世故,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犹如《红楼梦》中的凤姐,拍、踩、拉、打、亲、疏,面孔多端,见风使舵。他们对上对下不一样。对上级领导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不假思索,盲目执行,遇到可以左右自己前途命运的人物,更是极力装愚守拙,压低自己,取悦对方;而对群众的疾苦却麻木不仁、不闻不问。他们台上台下不一样。嘴上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却是一心一意只为自己;台上讲艰苦奋斗,台下却行挥霍浪费;前门讲原则,后门搞交易。他们人前人后不一样。在人前、在工作圈内对己要求十分“严格”,小心谨慎,一副正人君子形象;而在人后、在工作圈外则随波逐流,放纵自己,甚至做一些有损于党和政府形象的事。
要让实在的干部“好在”,关键先要让会忽悠的干部“失宠”。我们都知道,戏是做给人看的,有什么样的观众,就会有什么样的演员。从这个意义上说,某些干部之所以在“忽悠”的表演上乐此不疲,与喜欢“看戏”的脱不了干系。少数领导习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满足于“围着路边转转,隔着车窗看看,端着酒杯谈谈”,工作不细致、不深入,有意无意给“忽悠”的表演者敞开了方便之门。
要让实在的干部“好在”,还要形成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的实干氛围。在此基础上,要把选人用人的眼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做出政绩的干部,进一步健全对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用人的体制机制,客观公正地看待实在干部,科学准确地识别实在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最终打造出一支“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队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