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网络流传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13岁女孩被铐游街”一事,引发广泛关注。面对舆论纷纷,日前,赫章县官方已成立调查组进驻可乐乡,涉事的可乐乡党委书记袁泽泓、派出所民警陈松已被停职接受调查。(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9版)
一起纠纷、一盆脏水、一副手铐、一个孩子……各种既有元素和偶然因素的纠葛和碰撞,共同构成了一副基层执法的奇异场景。这起事件,到底是权力过度执法,还是民众暴力抗法?需要公正透明的调查来还原真相。
罪与非罪,最终需要法治进行裁判。但由这一盆脏水引发的基层执法纠纷,却给了公众一个观察基层权力与权利肌体的切片。
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基层执法的复杂性。但不可忽视的是,基层执法中出现的混乱和纠缠,却往往因为权力的越界而让事态走向恶化。因为纠纷中泼来的一盆脏水,执法者便用手铐锁人,难免引发众怒。即便有些民众不讲理,但是权力在执行公务中不能不保持克制和理性。
如果轻易便将有些不讲理的民众定性为暴民,并动辄展示权力的暴戾,那么很容易因草率的对话而引入对立。如果是因为一个13岁孩子泼来的脏水而愤然裸露权力的霸道,那么权力很容易陷自身于不义。可以这么说,因冲动而扣在女孩腕上的手铐,才是真正泼在基层权力形象上的脏水。而为基层权力泼脏水者,恰恰是权力自己。
据《人民日报》公布的一项关于“基层干部群体形象”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对其存在普遍误读;超过六成的基层干部认为被“低估了”;七成基层干部焦虑“社会舆论不公平不公正”。也就是说,基层干部普遍觉得自己被公众和舆论“污名化”了。
调查的本意,可能是对基层干部群体形象的警示,但也可能是对公众和舆论表达自己的委屈,为基层干部正名。而通过“泼脏水女孩被铐”一事,或可以洞悉很多情况下到底是谁污名化了基层干部形象:如果基层干部不是动不动就亮手铐,至于在舆论面前陷入被动地位,沾上过度执法、滥用警械等陷公义于不义的嫌疑吗?光寻求公众的理解是无法为“被污名化”的基层干部正名的,真正能够救赎基层权力形象的恐怕还是得靠权力群体自身。
如果基层干部真的那么珍惜形象,在意是否被污名,就该在行使公权的时候依法严格恪守权力边界。动辄展示权力强悍的肌肉,露出蛮横的嘴脸和冰冷的手铐,怎能亲民?当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为霸气外露的基层权力代言,民众口碑中的“负面形象”,不过是一些基层权力形象不佳的必然映照。
真相终会大白。这起执法纠纷中,小女孩愤而泼出的脏水,与执法者怒而锁人的手铐,谁更容易污名基层权力以及基层干部的形象?想必,它不是个太难的判断题。尤其是在法治标杆的参照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