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窝和邮局,近期两则热点新闻中的主角,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
先说燕子。近日,河南省新郑市的一处建筑工地内,上万只岩沙燕在地基坑断面上打洞筑巢。不远处,轰鸣的挖掘机威胁着燕子的家园。为了让万只燕子安心育雏,该工地决定暂缓施工,待1个月后,雏鸟们学会飞翔、具备离巢觅食的能力再考虑复工。施工方这一举动,被全国网友称赞为“为爱停工”。
再说邮局。5月22日上午,南京江宁区市民惊讶地看到,前一天还正常营业的方山邮局,一夜后突然变成了一堆废墟。闻讯赶来的邮局员工们发现,大量信件包裹和装钱的保险柜等被埋在瓦砾中。早在被拆前一个多月,邮政局就一度遭遇断水断电。尽管周边的房子都拆光了,离邮局最近的一幢民房也在隔一条河的百米开外,不在征迁范围,且邮局的特征明显与民房不同,但拆迁方还是给出了“工人误拆”的理由。
两则新闻放在一起,让人百感交集。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书信,常在诗歌中以“鸿雁”寄托相思,在此,笔者也暂以“鸿雁”指代信件。那么,在前一则新闻中,对于燕子的巢,施工方本可不费吹灰之力“强拆”;而在后一则新闻中,“鸿雁”们本可享受着国家邮政企业钢筋水泥的坚强包裹。
然而,新闻之所成为新闻,是因为结局太让人意外了。本可无视的燕子窝,施工方却倍加呵护,并付出延期1月施工的代价;本可万无一失的“鸿雁”,却被埋在瓦砾中,就连邮政法也保护不了它们。
从“燕子窝保卫战”中,人们感受到久违的温情。发现燕子筑巢后,新郑市政府专门派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现场查看,发现燕子开始繁殖,无法异地保护,最终启动原地保护,导致工期延迟。在维护经济利益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拉锯战中,新郑市最终选择了尊重生命、维护生态。表面上看,施工方亏了,工期的延迟,流失的是白花花的银子,延缓的是城市建设的进度;然而,施工方在整个过程中体现出的温情与关爱,赢得了社会各界对一座城市的尊重。
在“邮局误拆”事件中,滥用公权力的大棒则被再次高高举起。为了拆迁进度,在双方未达成补偿协议的情况下,有关方面违反邮政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不走法定程序。表面上,拆迁方是赚了,啃下了一块“硬骨头”,并以“误拆”为由暂时逃避了追责,实际上,整个过程中温情不见,只剩下冷冰冰的暴力和谎言,受到社会各界的谴责。
遗憾的是,上述的温情如昙花一现;而上述的野蛮,却常见诸报端。
当今,中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建设施工也好,旧城拆迁也好,都是为了发展。但发展不仅应让人感受到物质条件的改变,也应让人感到精神层面的进步。发展,也应有温情,也应有“慢”一点的勇气和理性,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慢下来,看一看,想一想,怎样才能兼顾各方合法权益和不同感受,怎样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