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工人日报:博物馆建设热潮中的盲目隐忧

朱四倍
2013年05月27日14:02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博物馆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张,建设热潮涌动。有媒体报道称,记者在北京、河南、安徽等地调研时发现,在博物馆建设热潮中也出现了盲目跟风、超前建设现象,重建筑轻功能、重建设轻运营的“两重两轻”问题突出,馆藏文物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我国只有25个博物馆,而截至2012年末,我国博物馆总数已达3589个。“十一五”期间,全国博物馆以每年100座的速度增长,并于2010年进入高峰全国新建395座博物馆,平均每天超过一座。可以看出,我国博物馆建设经历了不足到亢奋化建设的态势,只是这样的亢奋化建设,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忧虑,而不只是欣喜。

之所以认为,我国博物馆建设呈现亢奋化状态,既有数字为证,又有国外事例可以作为比较。日本在经济腾飞时期建设了大概3000余座博物馆,后来当经济发展进入泡沫期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博物馆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可以说,在大建博物馆的同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需不需要那么多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人们要求的博物馆是什么样的。

正因为如此,暴露出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其一,亢奋化建设背后的跟风和浪费现象越来越突出。这是最为明显的表现。某些地方把博物馆建设作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在一定意义上,博物馆仅仅是政府门面的装点,而能否发挥作用根本没有被考虑在内。某些地方盲目在建筑上攀高比大,投资规模动辄上亿元甚至10亿元,不仅造成建筑空间大量浪费,而且能耗巨大,出现了“重建筑、轻展览”的怪象。

其二,亢奋化建设与博物馆本身承担的使命有所偏差。常识而论,博物馆是民众的大学,其核心功能是教育,但由于盲目建设,公众的意愿往往被忽略,无法做到以人为本。据国家文物局2004年统计,我国现有各类博物馆2126座,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1507座,其他包括个人、行业博物馆达到600多座,每年举办的陈列展览近1万个,然而观众人次仅1.8亿多,也就是说,每8人中只有一个人一年会进一次博物馆。近几年,情况也许有所改观。不过看到这些数字,就会明白,一个无法吸引公众的博物馆,建设再亢奋又有何意义呢?

其三,亢奋化建设与定位模糊化的冲突越来越严重。不少博物馆一“出生”,就不是本着满足公众需要而问世的,而是有着政绩冲动和浮夸跟风的因素,有着打造城市形象工程的意图在内,还有个别地方竟然弄出了不伦不类的东西,如“秦桧博物馆”。殊不知,博物馆既是文物保存场地,也是知识传播的场所。但我国绝大多数博物馆始终停留在收集储藏文物,为专家和研究需要服务的小众层面上,基本上忽视大众层面的需求,更有一些博物馆的藏品自进馆之日起,就进入尘封之日,无法与世人见面。在这样的定位下,亢奋化建设恐怕只能是个笑话罢了。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到北京,一定会参观故宫博物院;到伦敦,一定要去看大英博物馆。但是,在博物馆建设热之下,有多少城市的博物馆敢有这样的梦想期待呢?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