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至201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的全国高校名单目录》日前发布,目录显示:2008年3月至今,全国共有257所高等院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而更名,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0.35%。更改的校名中,科技、财经、工商、文理、经济等词频繁出现在新校名中,成为热词。(5月21日《中国青年报》)
高校在更名过程中,存在着高职专科升为本科、学校学院变大学、地方高校不再满足“偏安一隅”等几大现象。尽管理由不尽相同,但都是朝着“大而全”、“热而俏”的方向改,似乎改了名,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
高校更名,一方面要看有无更改的必要。四川大学在这方面有深刻教训。该校在合并另一所重点高校后,改名为“四川联合大学”。结果却适得其反,有调查数据显示,不少人以为这是一所新冒出来的民办高校,学校的生源因此受到不小影响。不得已,该校只得又将“四川大学”的校名重新改了回来。
另一方面,是要看有无更改的条件。国家对高校更名,在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如果仅仅是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出发,一味求大求全或者跟着热点跑,里子却“换汤不换药”,这样的更名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全球知名的高等学府。照眼下一些高校更名的“通行”做法,早就该改名为“麻省理工大学”了。可人家依然抱着原来的那块金字招牌不换,从名气到办学质量,并不比哈佛、耶鲁逊色,每年都吸引全球大批优秀学子。一所学校的校名其实就是它的无形资产,早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紧融合在一起了,成为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标志。随着岁月积淀,一些高校的校名已深入人心,简单地舍弃可谓得不偿失。
高校要求得新的发展,改个名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对接社会发展需求上下功夫。5年来,每十所高校就有超过一所更名,给这股高校更名风降降温,不仅及时而且必要。扎扎实实地推进高校改革,以办学实力争取社会地位,才是解决高校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