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南方日报评论员:不能借“破格”之名行谋私之实

2013年05月22日08:44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近年来,破格提拔年轻干部不时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也频频出现以质疑声浪为主要特征的“围观现象”,甚至形成以挑剔之心和泄愤性情绪表达为主要特征的“偏激共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日前指出,对干部队伍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选人用人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纪律,按原则办事、按规矩办事,不能有例外、不能搞变通,更不能借“破格”之名、行谋私之实。

“破格提拔”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其本意是要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用人观念,真正做到“不唯资历选人、不拘一格用人”。毋庸讳言,“破格提拔”帮助许多优秀年轻干部走上更高级别的工作岗位,为年轻干部开拓了一条更为宽阔的进贤之路,已经成为干部选拔常规程序的一个必要补充。然而,随着“湘潭神女”、“80后美女副市长”、“最年轻副县长”、“副县长子承父职”等违规提拔现象的不断曝光,不仅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假借“破格”之名行谋私之实,而且使年轻干部提拔任命陷入了“逢提必疑”的怪圈。目前,“破格提拔”已经有了一种被污名化的趋势,在许多围观者和质疑者看来,“破格提拔”已经成了“违规提拔”的代名词。

公众对年轻干部“破格提拔”的习惯性质疑,说到底还是对上级有关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力有“怀疑”。他们怀疑人事权只掌握在极个别“关键人物”手中,怀疑被破格提拔者有“特别优秀”的关系背景,怀疑领导干部借“破格”之名行“唯亲”之实。《人民日报》曾联合人民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9%的接受调查者担心破格提拔的年轻干部身后“有背景”,选拔任用不透明;42.9%的接受调查者担心年轻干部经验不足,空占其位,贻误事业;而对破格提拔年轻干部持赞成态度者仅占14.2%,认为这是“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体现”。由此不难看出,许多人对于“破格提拔”抱有担忧心理和抵触情绪,这不仅是当前社会复杂心态的一种折射,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深层焦虑。

只有重塑“破格提拔”的应有之义,才能逐渐消解公众的习惯性质疑,方能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力。而要实现这一切,必须从根本上做到“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纪律”。首先是标准决不能“降格”,“破格”不是破选拔任用标准的“格”,而是标准更高,必须“特别优秀”或“特殊需要”,必须基于“对人才的需求”,不允许把“破格”作为不遵循原则和规定的借口;其次是程序决不能“出格”,“破格”的选用程序要更严密,要把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个别酝酿、讨论决定各环节工作做得更实更细,公示范围要更广泛,说明破格提拔的具体情形和理由,公开选拔的过程和干部基本信息,防止暗箱操作和“潜规则”;再次是纪律决不能“失格”,“破格”要不折不扣执行“十不准”要求,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防止片面追求低龄化倾向,防止连续破格提拔,防止降格以求、拔苗助长,组织部门要敢担当、敢负责、敢碰硬,坚决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保选人用人公道正派、风清气正。

“显规则”不落实,“潜规则”就有市场。对于破格提拔,我们一定要严格选拔程序,细化选拔标准,完善考评机制,把选拔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对于违规提拔,我们一定要加大惩处力度,对违规违纪用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能姑息迁就。唯有如此,才能抵制住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切实提高破格提拔的公信度,真正创造出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唯有如此,干部年轻化建设之路才能畅通无阻,一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才能越来越壮大。

(责编:程宏毅、谢磊)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