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解放军报:点亮心灵的烛光

常雄飞
2013年05月17日15:39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之际,昔日的灾区早已换了新颜,不仅硬件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心灵创伤也渐愈弥合,正铆足劲追寻幸福生活。当年,那些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受灾群众重新找回了家的温暖;那些从废墟中被救出来的孩子们正茁壮成长,琅琅读书声整齐响亮……

汶川抗震救灾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关注受灾群众心灵家园的重建。5年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心理重建工作随即启动,由众多心理卫生专家组成的“心理救援志愿队”赶赴灾区,为那些在灾难中心灵受到创伤的群众提供心理抚慰、心理疏导等服务。实践证明,这些举措效果不错,许多受灾群众因此走出了心理暗礁。

如今,芦山地震发生已近一个月,抗震救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灾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灾后重建正在规划。在前期的救灾工作中,我们汲取了汶川抗震救灾的成功经验,从救援第一刻起,中国救援“人本至上”的理念始终秉持,灾后的一系列举措,无不是从受灾群众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出发。在下一步的恢复重建工作中,我们更应对群众心灵家园的重建多些关注。“心安之处是故乡”。老百姓内心有了归宿和寄托,重建的家园才能恢复“故乡”的气息。

与有形的基础设施重建相比,无形的心理重建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不仅需要受灾群众的坚强自助,还需要专业心理工作人员的科学帮助,更需要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各方要重视救灾中的心理干预,尤其是对受伤群众和少年儿童的心灵抚慰。当前心理重建的一个难点,就是基层专业人才缺乏,要培训地震灾区乡镇、社区卫生医护人员基本的心理干预技能,为灾区群众建立连续、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推动心理重建工程有序进行。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