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实行以来,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队伍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会议少了,文件短了,调研深入了,效率提高了,浪费减少了。但也有一些人担心,改作风会不会是“一阵风”?会不会半途而废?
改作风,一时一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经验表明,不良风气的形成,往往是积弊已久,好作风的养成,更是日积月累的慢功夫。“作风病”是一种慢性病,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有许多不良习惯,当前销声匿迹了,将来可能死灰复燃。一些好规定、好措施没有坚持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反复抓、抓反复,或者在执行中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如果在改作风上依旧抓一阵,松一松,虎头蛇尾、流于形式,不但收不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反而使坏作风的“耐药性”变得更强,一旦反弹会更严重。久而久之,老百姓会失去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干部也会变得更油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改作风,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持续发力,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抓到底的狠劲,经常抓、长期抓、反复抓,就不可能真正彻底铲除作风痼疾。
认识不到位,改作风难持久。改作风是政治要求,各级干部要将“八项规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化为政治自觉,在思想上“动真格”,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完成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内在转变。同时,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要带头抓、带头改,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普通党员群众和基层作出示范。惟有如此,改作风才能深入开展、坚持下去。
改作风要防止“一阵风”,需要制度机制来保障。要形成弘扬优良作风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干部选拔要有作风导向,政绩考核要有作风标准,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建立群众评判监督机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拿出真办法,解决真问题,获得真成果,将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改作风才不会“风过无痕”。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按照“零容忍”的原则,动真碰硬,严查严纠,对任何违反作风规定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迁就、决不姑息。对大面积出现“一阵风”现象的,要对地方、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
不久前,中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发出通报,彰显了中央狠抓作风整顿的坚定决心。也再一次说明,改作风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而是动真格、见真招。开弓没有回头箭。各地各部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改作风,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