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都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北京出租车将涨价的消息一直牵动公众的神经。北京市发改委5月7日发布公告,将在5月下旬就北京出租车调价方案召开听证会进行听证(中央电视台5月7日报道)。根据听证方案,北京出租车基价标准拟由10元/3公里调整为13元/3公里。
早在今年3月底,坊间就有北京出租车将涨价的传闻。4月22日,北京市发改委宣布拟于近期召开本市出租车租价调整和完善燃油附加费动态调整机制听证会。5月7日,北京市发改委又在听证会召开前15天公布听证方案。
现在看来,北京市有关部门对出租车涨价这个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是高度重视的,做法也是基本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这么依法办事,按照程序办事,公众有理由对这次听证会充满期待。但是,从新闻报道以及北京市发改委5月7日发布的听证方案要点来看,我不免还是有些担忧。
一是听证会代表的构成还不具有全面的代表性,与法律法规的规定还有距离。价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听证会代表应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一般由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而北京市发改委5月7日发布的听证会参加人员名单中,虽然有消费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驾驶员、经营者、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人员,但是还缺少“相关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另外,公布的参加听证的人员是如何产生的,也没有说明。届时,听证会能否达到公众愿意看到的效果,而不是“一边倒”地赞成涨价,其结果不敢设想。
二是这次听证会要解决的其实不是涨不涨价的问题,而是怎么涨的问题。据报道,这次调价除了涉及出租车起步价、里程价和燃油附加费三个部分的调整外,更重要的是调整出租车价格结构。那么,这次被寄予厚望的听证会就应当真正解决几个问题:为什么涨价?涨得是否合理?涨价能否真正提高司机收入?涨价能否缓解百姓打车难?对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回应和充分的讨论,这场听证会也许就像先前其他地方的“听涨会”一样沦为一种“秀场”,或者,出租车司机和打车的百姓都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好心”并不领情,那么,受损的必将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其实,解决出租车问题,“涨价”这一手段并非是个好的选择,还有很多可以动脑子的空间,比如,政府部门有没有决心打破现有出租车垄断经营体制?“份子钱”该降还是该取消?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公共交通资源?如何有效提高出租车运力?把这些问题厘清了,那么,出租车司机收入低、百姓打车难等问题的解决当然就不在话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