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老师点名方式越来越多,高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有些方法因为轻轻松松就杜绝了逃课现象而被大学生们惊呼为“点名神器”。然而,专家却称,点名方式再新颖再好,也不如课教得好。只要课教得好,大学生自然就不会逃课了。
点名与逃课几乎是每名大学生都经历过的“猫鼠游戏”。如果统计大学生的逃课理由,“老师讲得不好”一定首当其冲;如果统计大学生的上课理由,“老师要点名”大概也榜上有名。点名让逃课变得惊悚,让上课变得无趣,无论大学生还是教育专家,似乎都逐渐形成了“名点点得好,不如课上得好”的逻辑,似乎老师靠点名将学生留在课堂是件不厚道的事情。不过,回到点名初衷与本意,我们似乎混淆了点名与上课的关系,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吐槽点名来为逃课行为正名。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成绩评价体系里有平时成绩这一组成部分,而出勤率是衡量平时成绩的重要指标。因此,点名首先是上课纪律和课堂管理的要求。在点名上绞尽脑汁留住学生的老师一定不是好老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课讲得再好,也不能保证让每名学生都按时出席。点名手段能区分上课和逃课者,给逃课者扣分处罚,不点名对于上课者反而是不公平的。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上课既然是学生的职责,那么接受点名便是学生的义务。中学阶段学校管理严格,逃课现象便比较少;大学也有责任通过点名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管理,敦促学生按时上课,努力学习,倘若放任自流,疏于管理,让学生逃课成风,那才是学校的失职。
因此,点名是一回事,教学质量是另一回事;大学生逃课不全是因为课讲得不好,点名上的花样翻新也并不意味着课堂内容的乏善可陈。以“点名神器”作为炮轰大学教育的载体虽然快意一时,却无助于认识问题和理性思辨。回归到点名本身,它就是一个高校管理问题,与其他问题关系真的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