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西安晚报:重查郭美美事件 重塑公信力的一小步

李劭强
2013年04月25日09:53   来源:西安晚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3日,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王永表示,目前,社监委内部已经对重查郭美美案达成初步共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也表示愿意配合这次调查。“现在大家的主要精力还是抗震救灾,待芦山地震灾后的紧急救援救灾基本完成后,红会社监委将启动针对郭美美案的重新调查。”(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2版)

郭美美事件后,很多人对慈善机构失去了信心,并对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忧虑。在芦山地震中,一些慈善机构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网络的募捐,引来无数个“滚”字;街头的募捐,行人避之不及。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慈善机构再也坐不住了,它们决定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这被看成是重塑慈善机构公信力的有效措施。

的确,郭美美事件让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极度恶化、不堪一击。但,是否郭美美就是慈善机构公信力下滑的罪魁祸首?是否查清了郭美美事件,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就可以得到重塑?这显然是一种过于天真和理想化的想法。虽然,公信力的重建需要真实的细节来构建,但是,对于慈善机构而言,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一方面,郭美美事件只是一系列丑闻中的典型事件,现在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是否意味着其他所有的事件都需要调查?这显然不现实。就算所有的事件都被重新调查一遍,调查的结论恐怕还是难以令公众信服。因为,公信力是需要长期维护的,但垮起来却是瞬间的事。一旦公信力垮掉,再想重建就异常艰难。因为,人们心中已有了“刻板成见”,他们对所谓的调查,可能持有一种天然的偏见和刻意的回避。

另一方面,郭美美事件只是一个表象,根本的问题在于慈善机构的信息不透明。正是信息不透明造成了公信力的严重下滑,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造成了很多见不得光的交易。

如果信息不透明的格局不能改变,一个郭美美事件的调查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看不到慈善机构的病症所在。而如果回避这个问题,只是从一个惹眼的个案上重建,则有些本末倒置之嫌。因为,若没有根本的改变,即便郭美美事件还了慈善机构一个说法,类似的事件还会出现。而一旦出现,慈善机构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有人会说,调查郭美美事件不就是旨在恢复信息的透明吗?这当然有道理。但是这种透明依然是局部的,依然是人为的。对于慈善机构的信息透明,是否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呢?如果去查询一下相关的规定就会发现,似乎没有。信息公开是慈善机构的生命力,但现有的法律法规竟然没有对慈善机构的善款使用情况,作强制性的公开规定,这让公众情何以堪,让慈善机构情何以堪?所以,若没有信息公开的强制规定,慈善机构的公信力还将是孱弱的。对于公众来说,若信息不透明,则公信无意义。当慈善机构意识到公信力的重要性时,他们必须意识到信息公开该如何实现。

其实,调查郭美美事件不是没有意义。只是需要伴随着一种更深层的思考——信息公开如何成为常态,慈善机构被诟病已久的官僚化、行政化的弊端如何改正。如果缺少这一重思考,单纯的调查就有些就事论事了,缺少整体性地考虑。如果是这样,即使郭美美事件还了慈善机构一个清白,慈善机构再次募捐时,恐怕也难以回避公信力的尴尬。只有从本质上思考,看到问题所在,慈善事业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