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经济日报:确保灾区救援有序有力有效

陈学慧
2013年04月23日10:13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物流、人流及信息流的畅通,是有序有力有效救援的坚强保证。生命通道的畅通,为抢救生命提供了保障;信息沟通及舆论环境的顺畅,也是保证救援有序有力有效的关键环节。有爱心的人们不必亲临救助现场,奉献爱心的方式很多,为灾区救援让出足够空间,也是一种贡献——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牵动着海内外亿万人的心。当专业救援队、志愿者、媒体、爱心企业等纷纷驰援芦山之际,不知有没有想到,当地多为盘山公路,又逢余震多发,进芦山的道路该有多堵?当一些人在网络上评头论足甚至用上粗话之时,不知有没有想到,上万名“绿军装”“白大褂”正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地抢救生命,170多万受灾群众正处在家园被毁的悲痛之中,无端的讥讽该有多添堵?

物流、人流及信息流的畅通,是有序有力有效救援的坚强保证。生命通道的畅通,为抢救生命提供了保障,而信息沟通及舆论环境的顺畅,也是保证救援有序有力有效的关键环节。为了救灾工作的顺利推进,有爱心的人们不必亲临救助现场,奉献爱心的方式很多,不信谣不传谣,为净化信息流出力,也是一种贡献。

生命通道的畅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抢修道路,被余震毁了继续抢修。连日来,为了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尽最大可能救人,救援人员为抢通“生命通道”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一张照片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照片上,武警战士、志愿者用肩膀扛起用树干搭起的简易通道,让救援者抬着伤者通过。垮塌的山体阻断交通,救援人员只能徒步进入宝兴县,再用这样的方式运送出受伤群众。时间就是生命。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这样感人的救人场面一次次上演。

信息的畅通和净化,其重要性也不亚于“生命通道”。我们需要知道灾情的真实状况,需要知道灾区对救援物资的需求,为科学救援提供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传递信心,传递力量,传递爱心,传递温暖。受灾群众的心是痛的,救援工作的难度是大的。“对谣言不盲从,也是对救灾的助力。不添堵,不添乱,即是支援。”一家媒体的呼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信心安定民心,这是媒体的责任,也是有爱心的人们共同的责任。

确保物流、人流及信息流的畅通,是对科学救援的考验。为有序有力有效做好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办公厅21日晚间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未经批准近期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对社会各界有捐赠意愿的,建议以捐赠资金为主。交警部门、志愿者、媒体等也开始不断用微博等各种方式提醒人们让出“生命通道”。为了保证物流的畅通,铁路、交通等部门抓紧调运,建立了帐篷、活动板房等救援物资的绿色通道。空军指战员也一次次出动,为灾区送去物资和救援人员;为了保证救援队伍的专业与充足,200人的高水平专业搜救队伍从首都星夜驰援,北京很多医院也纷纷组织医护人员,做好了增援的准备;为了保证抢险救险指挥通信的畅通,电信部门抓紧抢修设备,还开通了寻亲服务热线;为了保证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广播电视部门采用有线、无线和卫星等多种方式,并紧急调运收音机、广场大喇叭等设备,尽力保证灾区广播电视信号畅通;为了给救援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越来越多的媒体撰写评论,呼吁“奉献爱心更要顾全大局”。

救援还在继续,灾后重建的任务也很繁重。种种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救援工作的有序有力有效,看到了经过汶川大地震洗礼后的理性和从容。一组灾区孩子们的笑容照片在网上流传,临时帐篷里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打动着人们。有孩子、有笑容,就有希望。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